育种专家的“棉花情怀”
文章来源: 作者: 时间: 2015-05-20 00:00:00育种专家的“棉花情怀”
九三学社岳阳市委 杨波
发布时间:2015-05-20
4月28日,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在京举行。九三学社社员、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济作物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海平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和表彰。
他是一名优秀的农业育种专家,三十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工作奋斗在农业科研生产一线,他主持培育出单双低油菜品种2个,棉花品种1个。在棉花三系研究方面,首创利用瑟伯氏野生棉,于2011年成功培育出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6001A,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他先后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湖南省农业科进步三等奖1项,岳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俗话说吃饭穿衣问题,在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生产中,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主要农作物。我国的棉花生产和棉花消费均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大原棉进口国,近一半的棉花依靠进口,棉花安全形式十分严峻。粮食安全问题决定了不能靠挤占粮食面积来扩大植棉面积保证供给,如何提高我国棉花总产,最关键的问题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单产。这是摆在棉花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他作为一位从事棉花研究三十多年的科技工作者,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他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苦思冥想和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翻阅了大量的科技资料。从水稻、油菜方面得到启示,大胆探索从野生棉的资源上进行突破,创造棉花不育系,实现三系配套,使三系杂交棉普及应用,以提高棉花产量。棉花三系育种,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在哈克尼西棉不育系利用方面,由于遗传负效应的影响,三系杂交棉一直未能取得成功,国内外权威论断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不能采用三系育种的方法。他虽身处最底层的农科所,在条件差、地位低的情况下,在困难和权威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勇于挑战。经过近十年的拼搏和摸爬滚打,首创利用瑟伯氏野生棉,于2011年成功培育出棉花胞质雄性不育系6001A,并实现棉花三系配套。6001A于2015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三系杂交棉A312(6001A×7R13)经2012年—2013年湖南省鉴定,产量比大面应用的人工去雄杂交棉增产,品质、抗性等达到或超过人工去雄杂交棉,一举攻克了困绕棉花界近一个世纪的世界难题。三系杂交棉终将大面应用于生产,为我国棉花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奋力拼搏硕果累累
为了培育油菜、棉花新品种,他经常夏去黑龙江,冬去海南岛。夏季的北方昼暖夜凉,昼长夜短,是油菜育种的好去处。但北大荒的夏天是有名的虫多、蚊多的荒凉之地。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他白天野外垦荒、下种,与烈日共舞;晚上回到自己的工棚烧菜做饭,冲凉洗刷,深夜拖着疲惫的身子躺在床上,与蚊虫相伴。而每到冬季,当北国千里冰封之时,海南又是棉花育种的天然温床。多少年来在海南一呆就是大半年,当举国万家团圆,欢度春节之时,他却在试验田里潜心研究、精心观察、细心操作,和自己用汗水浇灌的棉苗一起迎来新年。本地的棉花试验从四月播种到十一月收获结束,要经历8个月的时间。每年的七、八月份是炎热的夏季,时常出现四十多度的高温,而这正值是棉花田间杂交、授粉的关键时期。他每天下地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从棉花地里钻出来时浑身湿透,没有半根干纱,当地的农民都为之感动和敬畏。2013年持续超高温一个多月,由于温度过高、劳累过度,他多次中署晕倒田间,幸亏发现、抢救及时才避免不测。单位为他多次派去助手,但年轻小伙子们都无法忍受这种艰辛与清苦,一个个离他而去,炒了他的鱿鱼。只剩下他傻傻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与事业,与棉花共度了三十多个春秋。耐住枯燥寂寞,经历风餐露宿,忍受日晒雨淋,使他由一个20多岁的帅小伙,变成了年近花甲的小老头。长期野外工作的艰辛,他都挺过来了,没有叫过苦和累,也没有后悔选择了农业科研这条路。但令他痛彻心扉的是自己的母亲病重卧床两年多,没有床前尽孝。甚至连双亲去世都未能为其送终,因为他都在自己的科研地里。正是由于他这种一心一意,义无反顾的精神,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艰难困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主持培育优质抗虫棉新品种“海杂棉1号”,2008年至2009年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008年至今一直作为湖南省主推棉花品种,2012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岳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培育双低油菜新品种“湘油16号”,是我省大面积应用的双低油菜品种, 1999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岳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培育低芥酸油菜品种“湘油12号”,是我省通过审定的第一个单低油菜品种,也是我省“七五”、“八五”科技攻关研究的重要成果,1993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岳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忘我工作成效显著
新品种的成功选育,只是农业成果的一部分。成果能否充分利用发挥增产增收的效益,还有一半的工作在推广应用。作为基层科研单位,没有专门的推广人员,他既是育种者,又是推广者,还要做良种繁育员。要根据新品种特性提供高产栽培技术,要走村串户做宣传,要到田间地头做指导。每年走乡串村四十多次,五十天以上,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天。他也是吃五谷杂粮,不是铁打的人。繁重的科研任务,琐碎的推广工作,使他的身体终于被累垮了。2010年大病一场,手术做了近6个小时,住院20多天,出院时医嘱要静养一个月,但他丢不下自己的事业,放不下自己的品种,出院近三天就来到田间地头,可谓是拼命工作,真干、实干、加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培育的品种一个接一个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油菜品种累积推广应用1000多万亩,创效益4亿多元;棉花品种推广应用400多万亩,创效益5亿多元。虽然他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创造了近10亿元的巨大效益,但国家的直接推入不到100万,这就是他对国家的奉献,对党和人民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