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端正发展观念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7-10-27 00:00:00 吴金明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省政协经科委主任、中南大学教授)
十九大报告打动人心的地方很多,但最打动我的是“端正发展观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报告中200多次出现“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家国情怀。为什么要“端正发展观念?”因为,按照“木桶理论”或“短板原理”, 过去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成为了“木桶的长板”,但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却成为了“新的短板”,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因此,发展观念也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不少地方官员习惯了一切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念,盲目追求大规模的建设项目,“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忽视了社会发展、民生需求和生态保障,结果必然带来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特别是不平衡、不协调的发展问题。至今还有不少干部尚在津津乐道:“不改规划是没有思路的表现,不搞拆迁是没有魄力的表现,不动干部是没有胆量的表现,不上项目是没有政绩的表现,不出著作是没有文化的表现,等等”。从本质上说,这些说法都是没有端正发展观念的表现。目前,我国已开始进入发展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我国发展的核心主题和时代最强音。因此,必须端正发展观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来说“端正发展观念”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端正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谋复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其二,端正世界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其三,端正发展观——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其四,端正政绩观——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是政策的制定,施政的方向要始终朝着有利于民生的方向,要把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二是不仅考虑当下,更应着眼长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仍在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益、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等这些事关长远的大问题,必须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的经济增长,比如用“绿色GDP”等来核算或衡量等。三是政绩观应该重视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引导。牢固树立四个自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深入人心,重视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那么,如何去落实端正发展观念呢?一要创新工作理念,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带领群众创造更大物质财富;二要创新工作思路,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型,带领群众创造更大政治文明;三要创新工作方式,着力推进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带领群众创造更大全面发展;四要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推进社会和谐文明富足,带领群众创造更大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