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2-08-17 00:00:00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肖时占

发布时间:2012-08-17

 

后发展地区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必须只有奋力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对科技创新作出全面部署。怀化作为后发展地区,经过上个世纪未国有企业改制,大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被民营企业所替代。民营企业结果多年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工业技术、产品换代等方面,随着工业高速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全国工业平均发展水平,很多企业产品单一,创新能力差,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低,企业生存困难,市场竞争力弱。纵观这些企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仍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

一、后发展地区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

()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

为了找准后发展地区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后发展地区72家企业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只有4%的企业生产拥有自己发明专利的产品;35%的企业生产传统产品,31%生产外来引进产品,30%直接贴牌代加工。4%生产自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国际国内同行业知名度极高,皆是同行业龙头企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部分企业家极为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他们重视创新人才的收集和培养,都建有专门编制的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每年都有2-3个新的发明专利和3-5个实用新型专利推出。在与企业家交谈中,我们发现他们即有很大的抱负誓做第一,又有敏感的危机意识不断的通过科技创新去保持自己领先同行的地位。他们都深刻意识到科技创新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首要前提,并付之于坚定不移的行动中。结果是创造了自己品牌,占领市场,影响市场,很快在几年间完成了跨越式壮大发展。另外96%的没有生产拥有自己知识产权产品的企业,在与企业家的交谈中,感觉到相当一批企业家还是认识到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但他们创业的初衷仍是与盈利赚钱自足为目的,尽管这种想法在企业初始发展期为积累资金是于情于理可以认可,但相当一批企业在完成初始资金积累后,企业家并没有采取抓住时机,积极拓展谋求发展的态度,而是仅看眼前利益,满足现状,不敢或推迟科技创新的步伐,企业过分的强调了科技创新投入的人力、资金、市场开发的风险,不了解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不了解市场未来的变化,不善于借助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量去帮助企业进行跨越式发展,结果始终停留在被动落后市场一步的境地,很多年来挣扎在市场竞争边缘。总结起来,就是明知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就是下不了决心走出这一步。                       

(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后发展地区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直接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外技术依存度比列提高;大量的科研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企业家们在市场竞争中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树立了科技创新决心,却很难突破科技创新的现实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其企业家本身就是主要的专利发明者或设计者,对本行业技术难点和最新发展都有相当能力的认知,加之创办企业后,对市场需求和同行技术水平有更全面准确的了解,自然就会因求生存求发展而产生出许多本能的创新思维和设想,但往往苦于本身精力、资金、设备、人才等条件所限,屡屡放弃创新计划。没有条件去专门建设一支自己的产品科研开发队伍的,很难吸引并留住专业科研人员。使企业总在艰难的边缘前行。很多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资源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较大,获取的回报较低

(三)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渠道不畅

后发展地区的企业资金短缺较为严重,融资难,并且很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虽然国家、各级政府对企业科技创新给予优惠政策、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但是每年的年初项目上报上去后,得到的项目资金少之又少,加上有些项目还需要地方银行给与贷款资金配套,由于中小企业融资艰难,项目前景再好,国家政策性资金很难支持到位,无形中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步伐。 

(四)企业“产、学、研”结合不够理想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特别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但通过对多家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实践的实地调研发现,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理想。一是对产学研合作的认知偏差。由于后发展地区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缺乏竞争力,产生了低端市场导向的惯性,因此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意义不是很大;还有认为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可获得国家的补贴、引导和支持,因而被动地开展产学研合作,而不是有意识地去形成自主创新的研发机制。二是产学研合作层次偏低。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因其有限的资源禁锢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层次和深度,其中90%以上的中小企业只是通过购买某项技术专利或提供资金来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解决某个具体的技术难题,这种停留在技术转让和委托开发层面上的产学研合作,没有从根本上发挥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效用,很难持续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的技术竞争力。三是科技人才的缺失。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以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立项寻求产学研合作对象,一次项目开发完成后合作就算结束,这样对企业而言比自身培养科技人员的成本要低,因此容易使企业忽视科技人员的引进与培养,而且这种导向又将使得整个企业文化和创新理念都不适合自身科研人员的发展,导致企业科研人员流失、缺乏。如此恶性循环,使得中小企业对科技人才的投入信心减弱,造成中小企业科研基础日益薄弱。四是产学研合作内部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和有效管理。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在盲目寻求短期产学研合作时极易忽略内部管理,导致形成的产学研合作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合作创新行为短期、形式化,“信用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增大,使得合作难以长期有效的开展。同时中小企业把目标放在短期利益和寻找市场空挡上而不能充分吸收创新技术,使得自身未能真正成为合作创新的主体,在整个创新体系中也未真正起主导作用,缺乏建立一个以中小企业为核心、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产学研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条件

二、后发展地区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建议

科技创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轨道。

1、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后发展地区企业,建议从四个方面“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一是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支持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帮助企业实施产业目标明确的科技项目,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二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大力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成熟技术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及示范应用,并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从而增强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后发展地区要完善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着眼全球市场和国际竞争,根据现有和潜在的优势,重点推进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光伏电子、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企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要以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一批技术集成度高、带动性强的重大技术系统,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发挥创新密集区的载体和辐射作用,进一步提高工业园区的创新水平,开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技术夯实主导产业,使其成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核心力量。四是提升服务业科技水平。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咨询、科技研发等信息类、生产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2、加快科技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要加快产业集聚区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切实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在生产要素等方面的集聚优势,切实将其建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在科技孵化器建设方面,科委要把这项工作放到突出位置,充分利用好茶园新区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这块牌子,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生存壮大的“摇篮”和“舞台”。此外还要围绕惠民工程,着重加强对微型企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支持和服务。二要加快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组建一批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三要尝试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重点引导一批科研设备齐全,科技队伍强大,掌握核心技术的同类企业集群组建创新战略联盟,促进科技资源合理利用和开放共享。

3、培育创新型人才洼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加强企业、研究机构、大学之间的合作,突出企业产学研联合主体地位。地方政府应通过政策、项目等手段,降低那些防碍有效的合作研究活动和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打破不利于产学研结合的障碍,引导并促使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依靠双方的利益驱动,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创新网络和整体化系统,使企业应该成为技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广泛吸纳人才,提供充足的资金,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不断推出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突出企业在产业化中的主体作用,壮大企业规模。二是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后发展地区的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的难度较大,尤其是重点高校的优秀学生认为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有限而不愿去。因此从以下三方面去做:第一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过程外部科技人员对企业自身人才发展的带动作用;第二通过提供实习机会、共同培养等形式吸引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科技人才。通过这两类人才的不断磨合发展,为中小企业创新转型提供长远的人才保障;同时注重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选拔任用、合理流动和分配激励等政策,努力创造一个留住人心、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强化企业自身建设,搭建自主创新舞台

一方面后发展地区企业依靠政府通过政策、项目、财税等手段,促使企业或由行业组织牵头,以共同开发、共建研发机构,共同支持研究机构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产业群等形式,从互补的人力和技术资源中获得协同作用,促进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另一方面注重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后发展地区企业注重知识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技术支撑和服务机构的建设。通过政府的直接投资、项目、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牵动社会各方面的投入,提高知识基础设施水平。用政策、财税等优惠措施,大力促进创新支撑机构的建设,使中介组织、生产性服务中心(企业孵化器)、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技术转移机构、人才交流机构、经纪人队伍、评估咨询机构的行为更加规范,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起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人才交流、技术转移、科技服务、培育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企业间技术联盟等作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