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建议:加快电子政府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工作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1-09-15 00:00:00黄欣建议:加快电子政府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工作
九三学社湘潭市委 黄欣
发布时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的重大任务,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创新社会管理方法,提高社会管理手段,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逐渐形成管理科学化、沟通信息化和服务社会化的高效社会管理体系,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在全世界各国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五大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府均被列为数字应用的第一位。应用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电子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和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引导城市管理迈向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和更加智能的台阶。
政府在一个社会系统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它肩负着对整个社会导向、协调、控制、管理和服务的功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文化的繁荣、人民生活质量的保障等,都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在一个高度数字化的城市中,政府执行上述功能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广泛收集“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在进行加工整理和方案预演后,向公众发布有关指令性的、调控性的、解释性的和服务性的"高等级信息集合",同时能够快速有效地收集到社会反馈的广泛信息,以便于对"高等级信息"进行修正和优化。鉴于这些原因,电子政府作为数字城市的神经、中枢去建设,它将打破现有行政机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突破时间限制(如现行的8小时工作制)、空间限制(如现行的严格属地原则)、流程限制(如现行的必须一级对一级的转送)、暗箱限制(如现行的关系寻租、政治寻租等),达到政务公开、管理公开和服务公开。
我省“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明确提出建设“数字湖南”的信息化建设目标,长、株、潭也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的试点区。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电子政府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升政府施政水平,优化服务功能、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工作的最佳选择,也是提高政府办公透明度、实现公正廉洁和有效监督重要工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因此,电子政府的建设在我省数字城市建设中占有战略主导地位的一项任务。
电子政府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
电子政府可以定义为: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
在信息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电子政府工程推进较快,虽然我市在电子政府的推广和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和先进的国家和城市来比,在推行速度、广度和深度上需要进一步加快速度和力度。
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致力于电子政务,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提出“不上网就下岗”的口号,斯洛文尼亚,巴西等国电子政务也已初见成效。
以日本政府为例,2000年3月,日本政府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府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加速政府信息化、电子化的进程。至2005年,日本政府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基本可通过互联网完成,构建了由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公民相互连接的功能完善的“四级互联网”,完成了全国光缆新干线的建设,普及了宽带网,使日本成为世界上具备最先进网络基础设施的国家之一。2006年,日本政府又进一步提出 “打造世界第一方便高效的电子政府”口号,进一步明确了电子政府发展的主旨是为了有效削减财政开支,缩短业务处理时间,减少人员,以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政府的行政及财政体制改革。围绕新战略,日本政府还引入了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工程管理体制,确立了2006-2010年电子政府推进计划,即到2010年为止,争取实现在线利用率达到50%以上。
加快我省电子政府建设的几个方面:
1.政府信息的公开
电子政府的一个基本的前提在于政府信息的公开化。在现代社会中,不仅政府有获取信息的需求,人民也基于政治参与、经济活动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强化了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的信息供给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成为一种制度,公民缺乏获取政府信息的途径。
2.发展公用电子资料库,推进其加值利用
政府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能够实现高度的共享,从而实现公共信息资源的加值利用。为此,发展公用资料库并促使其加值利用便成为政府信息化的基础工作之一。加快建立经济、贸易、土地、科技、环境、人口、工商管理、社会保障与福利等政府部门主导的电子公共资料库,规划建置具有示范性的公共资料库,扩大信息资料的交换与流通。政府可在最大范围内,经合法程序,提供可利用的信息资源。
3.城市通信网络的发展
构成电子化政府通讯基础设施,也可以说是政府信息流通的“导管”,主要。
(1)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加快信息通讯的网络建设,如光纤、互连网、无线传输、传感和传送信息的设施,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连结在一起,使整个社会彼此分享信息。
(2)建设和发展电子化政府的系统平台,建设政府信息化服务及信息设施,如大型公用显示平台、移动电话、个人电脑、社区信息服务站等广泛分布于家庭、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及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设施。
4.政府业务的电子化
电子化政府的基础之一在于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改变传统的政府机关的办事方式和手段。主要从以下方面予以推动与发展:
(1)电子信息发布和邮寄 .政府信息传达、政策宣传、法规颁布、意见调查等,以电子发布和邮寄方式处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
(2)电子采购。在网络上进行采购、交易。公民、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有关财务处理及支付逐步经由网络处理。政府的公共建设招标和投标在网上进行。
(3)城市法规。在互联网络上设立“电子法律、法规资料库”,建立电子法规信息服务网络,提供法规检索。
(4)电子医疗服务。在网上提供医疗、药品、食品卫生、防疫等医疗保障的信息及服务。
(5)电子公共事业服务。提供电力、电信、自来水、天然气、交通等各项公共事业的自动化网上服务,如查询、申报、交费等。
(6)城市应急响应信息平台。提供综合一体的城市应急响应事件的信息共享和处理集成平台,调动城市各方资源最快、最高效地处理社会各种突发事件,把事件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点。
特别是涉及到民生、民权的,如电子医疗、电子公共事业和城市应急响应信息平台等应放在推动的首位。
5.政府服务的创新
电子化政府的特点在于它是服务型政府,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取用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需要经过层层关卡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构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使用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提供给人们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如市民只需在单一机关办事,任何问题皆可随问随答,所办事情立等可取;若市民申办事情涉及多个机关,无需进入政府机关,可经过网络平台实现政府机关网上办理,全程服务。政府服务将朝“单一窗口”、“跨机关部门”、“24小时”、“自助式”服务的方向发展。使政府服务更为快捷、更为方便、更为畅通、更为直接、更为公平。
电子政府是深化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效率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加快信息化、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新的机遇,是作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和“数字湖南”试点建设的重要保证,更是构建和实现“和谐湖南”的战略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