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明:关于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1-08-15 00:00:00 

赵小明:关于促进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建议

 

九三学社岳阳市委    杨善

发布时间:2011-08-15

 

赵小明(岳阳市政协委员、湖南理工学院副教授)说,由于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造成这种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原因有:1、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2、教育经费投入的失衡;3、重点学校制度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失衡。而均衡发展,就是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学校在教育资源设置、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它既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因此,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的势头,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是摆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赵小明提出如下建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第一、政府责任必须要得以强化。必须明确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主要在政府,必须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九年一贯制全免费义务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公平,加强对困难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的扶持,促进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应抓住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制定对策,落实措施。要从改革管理体制、加大义务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造薄弱学校、扶持弱势群体等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差距,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保障全免费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真正实现。

第二、资源配置必须得以加强。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实现教育横向和纵向的平衡发展,是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物质保障。首先,各级政府应当严格履行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教育投入的总量,切实提高政府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为义务教育的发展和均衡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应当确立新的资源配置理念,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重点加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第三,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发挥切实作用,逐步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投入的差距。第四,要全面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在落实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确保贫困地区的广大学生能够正常入学,接受九年制全免费义务教育。

第三、学校布局必须得以调整。改造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各地区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基本要求。对办学条件低于基本要求的薄弱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造进程。要充分发挥具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取与薄弱校整合、重组、教育资源共享等方式,促进薄弱学校的改造。同时,要适当调整和撤销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教育质量低的薄弱学校。

第四、教师资源必须得以统筹。要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教师队伍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是一项基本的策略。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定期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等项制度,积极引导超编学校的富余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切实解决农村教师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第五、监测评估体系必须得以建立。为了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制度,定期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差距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要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加大教育监控力度,坚持突出重点,依法治教,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