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长沙医学院支社社会服务典型事迹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0-07-29 00:00:00千年长医,济世惠民
——省直长沙医学院支社社会服务典型事迹材料
长沙医学院
发布时间:
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闻名遐迩的雷锋故里,岳麓山脚,湘江之滨,坐落着一所新型医学本科院校----长沙医学院。学院是由九三社员何彬生独资创建于1989年,于2005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现拥有长沙、衡阳两个校区,两校区占地面积1200余亩,建筑面积63.3万平方米。拥有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美容方向)、护理学、口腔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制剂、药学、中医学、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等16个本科专业及临床医学等8个专科专业。学院现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在校学生共1.7万余人,教师1100余人。
改革创新,跨越发展
长沙医学院的前身为湘南卫生职业学校,创办于1989年,是我国第一所民办卫生职业学校。经多年的发展,由于办学规范、教学质量好,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纳入国家计划招生,成为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普通中专学校。1999年,学校又通过教育部评审,升格为全国第一所全日制民办医学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湘南高等专科学校。
“大智大勇者,大成也”。2000年,学校又毅然挥师长沙,在望城雷锋大道征地860亩,建设长沙校区,以超常的速度在一年之内完成了首期10万平方米的校园基建与学校主体搬迁任务。接着,在何彬生等校领导的盛情相邀下,一大批专家、教授相继走进这所簇新的民办大学执教,学校教学局面焕然一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学校搬来长沙的近几年里,发展突飞猛进,建设日新月异。2005年3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组建为本科层次的长沙医学院。学校的发展自此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现在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齐全。学院现有教师1100人,专任教师86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439人,特聘外教6人。设置有各类专业实验室388间,学校实验大楼配备了价值近亿元的现代化教学仪器、设备,其中数码高真屏互动实验室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临床教学条件完善。现有附属医院8所,教学医院8所,实习医院80所,实习床位20000余张。学校现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示范实验室1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基础课合格实验室4个。院级重点建设学科4个,确立首批16门院级精品课程和申报了3门省级精品课程。2008年我院被批准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学校生活与活动设施配套完善。学生公寓有2人间、4人间和6人间3种标准,均带洗漱间、卫生间,“三电”(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网)进房,6000平方米的男女浴室昼夜开放,建有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3.8万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正在筹建。
长沙医学院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民办与公办并立的先河,被誉之为中国民办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珠。通过近二十多年来的发展,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主要取得这样四个方面的成就:一是四次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中国的四个第一,即先后以中国第一所民办医学职业学校、第一所民办医学中专科学校、第一所民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大学而载入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史册;二是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2万多名医学人才,这些人才大部分成为农村乡镇和城市社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力量,正在为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卫生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贡献;三是形成了激励长沙医学院长期建设和发展的长医精神,这就是敢为人先、勤俭诚信、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四是为长医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资基础与经济基础。
潜心育人,英才辈出
“教育当以育人为本”。学院创办以来,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方针。不贪名,不慕利,精心教书,潜心育人。优良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办学理念,开放的育人环境,促使学生茁壮成长。办学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大批医学人才的同时,学生们的优秀事迹也层出不穷,展示了长医学子的仁爱之心,医者之德。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思想的进步,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培养。学院先后涌现了勇救落水儿童的全国三好学生陈炳哲;罹患绝症,不懈抗击,将眼角膜和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的好学生李萍;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周坤。
建校以来,学校以医学教育为主,统筹兼顾非医学教育,履行好教学、科研、医疗三大任务和教书育人,救死扶伤两大职能,培养厚根基、宽基础、广涉猎的综合性实用型人才。紧跟卫生、教育体制改革大潮,提出了“开办全科医学本科教育”的特色发展战略。先后为基层输送了2万余名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医学高级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06年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67%,200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26%,200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5.4%,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33%。据调查,历届毕业生中已有260余位毕业生担任县级医院正副院长,1600余位担任乡镇医院、社区医院院长。他们用汗水践行着“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远大理想,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成为广大百姓的守护神。
追求卓越,服务社会
“铁肩担道义”。长沙医学院创办之初,独资创办人何彬生就以服务社会,造福桑梓为己任。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何彬生先生始终不忘初衷,勤俭自律,克己奉公。使学院不断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为求学者铺就道路,为求职者张开大门,为求医者提供救治,为天下受灾受难之人民伸出援手。
求学是每一个青年人的权利和需要,但却并不是每一个青年人都有机会得到良好的教育。家境的贫寒常常使他们的未来不堪重压,年轻的翅膀尚未展开就已折断。长沙医学院自建校以来,就把资助和支持贫寒学子入学就读,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纳入学院的基本建设中。学院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减免贫困学生学费,提供生活费。同时,通过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开展了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绿色通道、信用贷款、勤工助学等工作。仅2009年一年,就先后发放2008年秋季特别政府资助奖学金36.36万元,2009年春季特别政府资助奖学金29.96万元;2009年特困学生生活补贴57.02万元,2009年春季国家助学金307.3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57.02万元;特困优秀大学生奖学金1.8万元;2009年—2010年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485.7万元。同时通过开展各类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绿色通道、信用贷款、勤工助学等工作,使每一名贫困生得到及时帮助,做到了为求学者铺就道路。
学院在为社会培养大量医学人才的同时,通过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安排大量的应、往届博士、硕士、本科及大专毕业生就业,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学院还努力营造校积极的工作氛围,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经常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省教育厅、卫生厅的培训,各种学会组织学习以及研究课程进修、兄弟院校进修,让他们在专业上迅速成长,成为学院的骨干力量。学院秉承“尊重人才、激励引导、诚信务实、创造环境、提高待遇”的原则,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深化人事制度、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建立起更为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调动了教学积极性。通过住房分配、补贴、送温暖等活动,使教职工生活福利得到进一步提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长沙医学院成为了广大教职工温暖的家,成为了他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乐土。千年前先贤杜甫的愿望,正被这个由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学校所践行。
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为了进一步利用学院资源为人民群众服务,学院又投资6个亿建成了长沙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院按三级医院建设标准,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预计2012年全面竣工。目前,具有全面综合医院功能的门诊、急诊大楼已于2009年12月23日开业服务社会,医、药、技、护团队精良,诊疗仪器设备先进,组建了一支拥有200多名各类技术职称的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团队,配备了引领现代诊疗手段潮流的医疗仪器设备。开诊以来,精湛的医技,合理的收费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评价。尤其方便了周边望城地区老百姓求医看病。
与此同时,学院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学院积极筹措善款,通过各种形式的募捐活动,师生捐款143.3586万元(其中包括现金捐赠为115.6230万元;物资捐赠104351件,价值总额为277356元),组织献血108000CC。2008年7月,挑选了30多名学艺精湛的师生,
“千年长医,济世惠民”。长沙医学院在不断地发展中坚定的践行着济世惠民的初衷,我们坚信他将在为社会为人民为学子们服务的道路上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