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10-02-26 00:00:00对我省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 张大方
发布时间: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优先发展教育,取得了历史性进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教基础能力建设、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我省各民主党派广大成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九三学社就有30.8%的成员分布在教育行业,因而对我省教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感同身受,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尤为关切。
今天,省教育厅这样大规模地听取省民主党派对于我省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这在我省民主党派发展的历史上是首开先河的,对此,我们感到非常地荣幸和感谢。
与此同时,正如省教育厅领导所言,我省教育事业在发展中也还存在着一些诸如教育优质资源少、结构和质量问题突出等问题,希望在以下五个方面予以进一步关注:
一、创新办学理念,改革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1、提倡“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树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办学理念。目前,高等学校的专业,走的都是国家审批之路。就我省上百所高等学校来看,几乎都是大而全,缺乏特色;一些专升本的高校为了提高竞争力,尽可能地仿效本科院校设置热门专业或成本低的专业。这就出现了两个严重不适应,即不能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人力资本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适当放松管制,赋予高校应有的自主权,民办高校应进一步获得自主选定专业、设定专业课程、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及编写相关教材的权利。从专业及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应当以民办高校及其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界专家为核心,共同选择和设计民办高校的校本课程,丰富具有民办高校特色的内容,强化民办高校的特色建设。
2、改变高校的行政化趋向,给予高校教职员工应有的自主权和知情权。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及时修订《高教法》有关内容,并制定配套的相关条例或实施细则,切实保障大学自主权。第二,改变政府对学校统的过多、过死的弊端,淡化行政权力对高等学校的约束和干预。第三,明确取消高等学校的行政级别,改变大学校长的产生方式。可借鉴欧美国大学做法,成立由政府代表、教职工代表、校友代表、学生代表、社区代表组成专门的校长遴选委员会,通过严格的程序遴选大学的校长人选。第四,制定《高等院校学术委员会条例》和《高等院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强化高校学术委员会、教代会的权力。第五,制定《高等院校信息公开条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我们明白,改变高校行政化趋向不是某一个省(市)所能做到的,但是我们希望湖南能否考虑率先作一些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3、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强化财务监管,有效化解学校财务风险。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依法从严治教,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学校财务管理和收费审计,加大财务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把有限的资金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发展,加大学校内部审计力度。
4、摆正教学与科研的位置,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当前高校对教师评职称只看重科研成果,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影响最终评判结果,再加上各校、各院系、各专业之间课时费差别较大,上课的收入远远不如搞科研来得快。从而导致部分高校教职员工重科研轻教学,忽视了原本是教师本职工作的教学,出现不愿教学、不用心教学的现象。因此,必须改变高校内部评估制度,摆正教学与科研的轻重地位,强调以教学为主、科研为辅的评估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放宽政策限制,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我省教育投入占全省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此产生许多高校难以自行解决的难题,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议:
1、加大教育投入,化解高校债务。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靠借债来发展,靠自身能力已无力偿还,因而产生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有些专科、职业院校甚至难以为继。因此,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出台相关政策,帮助高校化解债务危机。
2、更加科学合理地用好有限的教育资源,防止重复投入造成的浪费。例如湖南是农业大省,可以考虑将教育资源投入适当向农业高校或高校涉农专业倾斜,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为愿意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提供适当优惠政策,以缓解就业压力,为我省新农村建设、更加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作出贡献。
3、重视高校教师待遇问题。当前,我省省属大学待遇低于市属大学,青年教师面对生活的压力,有些不得不分心去“捞外快”,从而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全心全意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明确差异,对部属高校与省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
当前,我省部属高校与省属高校差别日益明显,具体体现在:部属高校侧重于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其先天发展优势决定其竞争优势,因而在生源、就业率等方面压力不大;省属高校则侧重于服务地方经济,在学科、专业设置等方面更与社会接轨,职业化教育趋势日益明显,在很多方面与职业院校更加接近等等。在研究生培养、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省属高校承担的压力更大,于是导致压力层层分解,最终压到教师头上,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因此,建议对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校进行分类管理,对在发展中遇到困难的高校尤其是省属高校在允许范围内提供资金、政策或其它方面的帮助,发挥各自优势,形成良性循环。可指导省属高校提前介入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摸索经验,提供有利借鉴。
四、提升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样化人才。
1、高校应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把国家拨付的专项师资培训经费用于培训,使教师进修常态化。培训采取脱产形式,让教师接受新观念、新思路,并将之应用到教学中去。
2、尽量减少各级各类评估和检查,减轻高校负担。每年高校都要应付例如教学、就业、党建等各级各类的评估和检查,由此浪费了人力、财力、物力的同时,更迫使高校分散了更多原本应投入到教学和学校建设中去的精力,这样势必影响教学质量。应尽量减少和规范对高校不必要的评估和检查。
五、为高校发展提供相应优惠政策。
1、当前有些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遇到了一些靠自身力量解决不了的难题,建议省教育厅与省人力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为高校提供相应政策优惠,为高校人才引进在户口、工资套改等具体问题的解决上建立一系列配套措施,让各地优秀人才顺利落户湖南高校。
2、鼓励和扶持民办教育。建议我省学习陕西省的经验,对民办高校的发展拿出具体的优惠政策,诸如在土地使用、招生等方面给予资金减免或补贴等优惠,扶持民办教育发展。
3、引领有实力的高校从事科技创新。我省高校拥有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然而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不利于他们从事科技创新。因此,希望教育部门更加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有实力的高校从事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