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9-10-20 00:00:00论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
九三学社张家界市委 汪本耀
发布时间:
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众多党派、团体的东方大国,已经问世60年的一种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政治家和社科研究者的注意。功利主义者和拙劣政客向来鼓吹“政协无用论”,这是挑拨的政治观,属政治漠视和无知。
如何正确认识政协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扬人民民主、增进社会团结、实现科学发展至关重要。
一、从立言看地位和作用
立言就是建言立论。古人把立言称作“三不朽”(即立言、立德、立功)之一。《谏逐客令》、《出师表》、《资治通鉴》等都是名垂青史的立言名篇,这些名篇为统治阶级的需要和社会的进步发挥了历史作用。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60多年前党外人士
政协立言与古人立言在阶级属性上虽有本质区别,但思想和目的是一致的。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认同和优良传统。政协立言是人民政协围绕“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的根本途径和任务。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台上“演戏”,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在台下“评戏”。共产党执政,民主党评政,执政与评政长期共存。
邓小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各界人士,充分发挥民主协商和监督的作用,要组织视察参观和专题调研,深入实际开展各项活动。
江泽民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人才集聚,联系广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实行以协商讨论和批评建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监督,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以上是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要大胆立言、敢于立言、善于立言的科学论述,精辟的阐述了立言在政协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从参政看地位和作用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之一,历来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人民政协作为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服从和服务于党的工作中心,有利于动员各级政协组织、全体委员和各界人士,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做到与党委、政府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同步,宏观上广泛建言立论,微观上多办实事。
政协组织不是权力机关,没有硬性任务,相对超脱和开阔,能客观地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见人所未见,识人所未识,提出有新意的意见、建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从国情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们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正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时期。
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个时期既是“发展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如果改革把握得当,就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反之,就会出现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导致各种社会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
因此,新形势新阶段,赋予了人民政协工作更丰富更广阔的内涵。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底子薄,起点低,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理顺,在目前又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这些都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政协把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主旋律,围绕经济与科学发展的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开展专题研究和论证,并把研究成果通过参政议政的途径,及时反馈到党政领导部门,为他们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至关重要。
三、从文化看地位和作用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的理论体系、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制度形态、工作方法及独有的风格和气度。政协文化是反映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基本政治制度和协商民主实践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文化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孕育和催生政协事业的基因。
人民政协是我们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是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决定了政协文化的性质。
政协文化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蕴,它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尤其是承接了“和合文化”和“忧乐文化”精髓。
和合文化揭示了“和”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身与心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天人调谐、和而不同、贵和执中。人民政协强调“求同存异”、“兼容并蓄”、“荣辱与共”与以“容、融、和、合”为特征的和合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忧乐文化集中体现于《周易》所说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种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联的“忧乐观”,成为自古以来中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共同气质。人民政协是个中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这种气质、情怀和精神也是广大政协委员的共同特征,成为政协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人民政协高举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其思维路径是求和,其工作方法是协调,其工作态度是和气,其工作关系是合作,其工作氛围是和睦,和以处众、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协调并进,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实现了社会主义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大团结、大联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谐的象征。
人民政协奉行商量办事的原则,其意见和建议,不是命令、不是指令,不强迫人接受和服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这构成了政协文化的重要特征,集中反映了人民政协的文化气度和胸襟。人民政协坚持阶层不同目标同、界别不同理想同、利益不同大局同、意见不同责任同,充分展示了人民政协体谅大度、包容宽容的境界与精神,这对于促进和推动利益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四、从法制看地位和作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法律界认为,法律有“硬法”和“软法”之分。硬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保障,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软法是法律柔性规则、政治组织规则、社会共同体规则的总称,不靠强制力来实施的法律规范。
《宪法》作为“硬法”,对政协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规定,《宪法》序言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以两个中央5号文件与政协章程为基本框架的国家和党派法律规范,奠定了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这些规定对人民政协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和要实现的目标,为人民政协的存在、发展并发挥应有作用提供了根本保障。
政协是政治组织,其性质、特点、规律、制度、方针、原则等政治组织规则属“软法”的范畴,其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软力量”,包括政治文化、舆论影响、内部自律、相互监督等,这种“软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软法的强大活力和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主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质的提高,社会对硬法的依赖性不会增强,软法的自律、约束和调剂功能将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提升和接受,适应这一发展要求和社会进步,以不命令、不指令为特点的“围绕核心、服务中心、凝聚人心”政协工作将会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朝阳事业,定会为中国“和平崛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民政协发挥着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整合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全面推动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作者系张家界市运管局法规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