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抛荒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9-09-14 00:00:00 

稻田抛荒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探讨

 

资兴市农业局    李凤江

发布时间:2009-09-14

 

一、稻田抛荒的原因

1、稻田比较效益低。尽管中央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多种一亩粮食作物发放农资综合补贴71元,良种补贴15元(早稻另计10元)、粮食直补13.5元,但由于农资涨幅平均达50%以上,每亩农资成本包括种子、农药、肥料、秧盘需310-400元,耕田、插秧、收割劳力成本280元,按平均亩产425公斤,每公斤1.8元,每亩实际收入只有85-175元。如果年份不好,碰上旱、涝、病、虫灾害说不定还要赔本。

2、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失修。部分大中小型水库是六十年代兴建的,由于年久失修,蓄水保水防洪能力不断下降,病险水库不断增多,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水渠、水沟也有淤积现象,影响排灌,高岸田、天水田、冷浸田、锈水田、水毁田排灌条件更差,农民不愿种。

3、缺少务农劳力。目前,由于种田比较效益低,农村青壮劳动力基本上外出务工或在附近找临时工做,每个工50-80元,导致务农劳动力缺乏,部分稻田无人耕种,不少村庄出现了“三八六一九九”现象,留在家中的只有妇女、儿童、老人。

4、灾害频繁。就我市而言,20067.157.2620078.19五百年一遇的洪灾冲毁了上万亩良田,灾民房屋倒塌,损失惨重;2003年特大秋旱,晚稻因缺水无法莳插,大部分已插中、晚稻也因旱灾严重而失收;旱、涝灾害之后病虫灾害也特别严重,影响产量和效益。

5、耕地质量下降。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复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引起土壤酸化、板结、土壤有机质不足,肥力下降,渐而影响产量和质量。二是洪灾冲毁的稻田,短期内很难恢复至灾前水平,甚至根本恢复不了。三是大中城市工矿污染企业进驻乡村,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稻田及其作物,影响生产和生活。

6、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由于种田效益   低,农民因为缺乏技术或者不愿花太多精力来种田,管理粗放,技术含量低,效益差。

7、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土地供需双方因为缺乏中介组织,信息不灵,影响流转。也有个别转让者温天要价,而转包者“一毛不拔”而无法成交。甚至极少数农户宁愿抛荒也不愿给别人种,造成抛荒。

 

二、解决稻田抛荒的办法

1、适当提高粮食价格,控制农资价格。只有农资价下降、粮价上涨,种粮效益提高,农民就会自觉自愿耕种。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特别是水利设施条件要得到改善,农田排灌方便就可以杜绝减少抛荒。

3、留住部分青壮年农民。鼓励其开发产业,优先优秀的青壮年农民担任村干部,免费培训,把他们培养成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并带动周围农民致富。

4、全面推行水稻保险。在大灾失收的情况下,农民能够拿到保险金,亦可暂缓燃眉之急,当然,要尽量做好自然灾害的防御。

5、提高耕地质量。增施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扩大冬种草籽、油菜、马铃薯、冬菜、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降低肥料成本,提高效益。

6、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种植水平。推广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方法、种子、农药、农机具,加强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种田效益。

7、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菜则菜,不断调优调强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营销大户和加工大户,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加快产品流通,想方设法提高效益,增加心入。

8、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土地流转中介机构组织,应妥善做好余缺田户的中介服务,将土地储法有偿转包给劳力充足户耕种。对自然条件差的荒地或者连续两年弃耕抛荒地,可以由村集体收回,统一发包,对水利条件差的可改造为经济林地,对连片低洼地、冷浸田、锈水田可开发为鱼塘,发包给农户或集体统一经营,或对外发包,对水毁耕地要尽快投工投劳抢复,确实难以恢复的改种经济林。

9、建议推迟补贴发放时间。以水稻各种补贴为例,早、中、晚稻要求各村上报的时间分别是597888,上报前还要公示7天以上,时间很紧,实际种植面积与上报面积很难保证一致,因此很难避免个别地方的个别农户未耕种也上报了面积,拿到了补贴,因此建议推迟上报时间一个月以上,坚决杜绝抛荒的农户享受国家的惠农补贴政策,让各种补贴真正直接补给耕种农户,提高种粮(油)农户的积极性。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