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雅韵,大美自然——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赏介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9-07-02 00:00:00 

古风雅韵,大美自然——王超尘先生书法艺术赏介

 

 

发布时间:2009-07-02

 

 

王超尘老先生是我十分尊崇的一位长者,一位书法艺术与人品修养都称得上“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大家。

王老先生1925年出生于湘北边陲繁华的商埠——津市,父亲是一家教会医院的医生,母亲在当地教会学校任教。幼时,伴随着母亲每日的晨祈暮祷,教堂里风琴的庄严奏鸣,儿童唱诗班纯洁虔诚的歌声,他接受了最初的宗教洗礼,并早早地开始了学书生涯,每日两版小楷,均获学堂壁上传观,也常得到老师“甲上”外加双圈的评价。

稍长,他十分精勤地临习柳公权、黄自元的书贴,对文天祥的“正气歌”尤为热爱,书写遍数最多,用功最勤。其后,又学画山水,精心研读、临摹《芥子园画谱》,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等要旨在不倦的临摹学习中铭刻于心。再后,无论是就读于长沙兑泽中学,跟随孙世灏老师、张一尊先生学习美术,还是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或是调入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省湘绣研究所资料室从事资料整理、编印等工作,一直坚持临帖习书,博览历代名家碑刻遗墨,从张迁碑、西峡颂、好大王至郑簠、何绍基、郑板桥及近代方家均反复揣摩领会,并将山水画六法之可用之法用于书法上,取前贤之长而广学约取,由最初的临习、揣摩,到渐渐地入其堂奥;先是遵法而入,继而破法而出,兼容并蓄。一方砚,数支笔,成捆纸,铺就其学书长途,清风明月尽付翰墨。终于积数十年临池不辍之功,于古稀之年衰年变法,镕铸创新,形成独特的“古厚雄健、雍容大雅、自然天成”的王体草隶书法风格。

王老先生除研习书画之外,还热爱音乐艺术。我听过他77岁高龄时录制的一张歌乐碟,渔光曲、江南曲、红河谷、黄水谣等清唱歌曲,歌声浑厚深沉,声情并茂,确实是非常好听的男中音;还有用电子琴弹奏的许多古今中外的名曲,听之,或如徜徉于春天的原野,或如沐浴着明月的清辉,或如奔腾于草原的浩荡,或如荡涤心灵的大河奔流……

66,我与好友玉平带着她初生的女婴姝颖到王老家拜访,姝颖十分乖巧,睡在王老家的大沙发上;我们则与王老及夫人周建辉一同愉快地谈论着关于音乐、关于健康、关于书画艺术等众多的话题。王老兴致高昂,打开电子琴,欣然弹奏起《外婆的澎湖湾》、《爱的奉献》、《同一首歌》等欢快的乐曲,和着悠扬的音乐节拍,我们一起轻唱着,沉浸于美妙的旋律中。

人们评价王老的书法功力和内涵,说从他的书法中,能够体味出“汉魏遗韵”、“明清风骨”和历史烟云。我想:王老的书法能有其今天的面貌和成就,与其得益于碑帖的滋养固然有很大的关系,但与其个人的人生经历也是密不可分的。王老说“至今我挥毫书写时,耳畔仍回响着东西方古典音乐的旋律,心中涌动肃穆的宗教情感”。我省书坛名家胡六皆先生曾赠书赞曰:“雪里青松云外鹤,独超尘俗八分书”。

正如胡六皆先生所赞,王老的书法,其作品雄浑大气、雍容大度又兼恣意烂漫、超凡出俗;在宏观上,做到了力感美、形态美、气势美、章法美、自然美兼具;微观上,达到了神、气、骨、血、肉五者俱佳。其笔墨神采,超然物外。

然而,最令我难忘的,是2008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九三学社联合省红十字会等单位举办艺术品赈灾义卖会。我作为工作人员给王老打电话告知意图,王老二话没说,于身体并不康健的时候创作书法作品,慷慨捐赠,将所得款项全部捐往四川地震灾区。

此情此景,常常让我感慨: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他不断攀登艺术的高峰同时,他也一定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将个人的艺术与祖国民族的大义完美地统一起来。

这就是王超尘!

我十分尊敬而崇拜的大书法家,一位德艺双馨的长者!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