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九三学社成员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查报告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6-12-10 12:59:29 

湖南九三学社成员社会主义荣辱观调查报告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思想建设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06-12-10

 

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湖南九三学社成员如何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湖南九三学社各级组织又应怎样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和完善相应的践行机制?为此,九三学社湖南省委思想建设研究中心的同志组成了课题调研组,于20066月以调查问卷和随机访谈的方式,开展了为期40天的“湖南九三学社成员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调查活动。以下我们将对成员的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就九三学社组织如何拓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途径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湖南九三成员荣辱观的整体状况

    此次调研的人数为212人,其中,调查问卷为186人,随机访谈为26人。涉及范围为三个社市委和三个省直基层组织,即社衡阳市委、社郴州市委、社娄底市委和中南大学基层委员会、省直建机支社、省直技监支社。从社市委的结构分析,以成立时间为依据,基本涵盖了组织的老、中、青三个层次;从省直基层组织的构成分析,以成员特点为依据,基本包括了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科研院所、政府机关、企业五个方面。综合上述情况,此次调研选取的样本既考虑了市级组织的情况,也兼顾了九三成员的特点,因此,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基层成员荣辱观的基本情况。从调研情况分析,湖南九三成员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整体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晓度——九成以上了解“八荣八耻”

调查中,有97.92%的成员了解正在开展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有99.22%的成员知道“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胡锦涛提出来的,这显示出九三成员极高的知晓度。

媒体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作用非常关键,成为九三成员知晓的主要渠道。在回答“您主要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情况?”时,有66.59%的成员是通过新闻媒体知道的,有22.93%的人是通过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知道的,有7.89%的人是通过九三组织知道的。

另外,在问及对“八荣八耻”的具体内容能否完全表述时,回答“能完整表述”的占到了42.02%,回答“知道一些”的占57.13%,能完整表述的成员超过了四分之一。同时,以随机访谈形式进行调查的数据,与问卷结果基本一致。

 

    二)认同度——八成以上认为自己有荣辱感

调查显示,86.34%的成员肯定了正确的荣辱观对个人事业的重要性,并认为自己有很强的荣辱感。问卷中设计了“在让您为荣的几种情况中,您最希望哪种情况在自己身上真实发生”的问题,以此来检测成员的价值观。结果,有29.76%的成员选择了“如文艺工作者或学者,著作、科研”;有29.92%的成员选择了“如社会工作者,为增进人类福利或价值而工作”。选择成为娱乐明星仅为1.45%。

    在对所属组织的认同度上,92.44%的成员认为所属组织能让自己信任;92.69%的成员认为所属组织在为人民服务、为成员服务方面表现比较好;72.72%的成员认为所属组织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96.98%的成员认为所属组织成员的科学素质较高;还有91.38%的成员认为所属组织中的成员能互相帮助。

 

    三)践行度——最难容忍“危害祖国”

调查显示,在回答“‘八荣’里面,九三学社组织最需要加强什么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时,九三成员认为,诚实守信、崇尚科学、服务人民最需要加强。依照比率大小,前三位分别是:诚实守信(30.8%)、崇尚科学(16.4%)、服务人民(14.93%)。在回答“‘八耻’里面最不能容忍”的现象时,依照排序,前三位依次是:危害祖国(31.79%)、违法乱纪(27.29%)、损人利己(11.39%)。

    另外,在回答“作为一个九三成员热爱祖国应该首先做到什么”时,71.67%的成员选择了“尽心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踏踏实实尽一份力”。在对待“采取哪些措施对加强“八荣八耻”教育活动比较有效的问题”时,选择“媒体宣传”的为67.7%;选择“制度建设”的为53.89%;选择“监督制约机制”的是62.67%

   

    二、湖南九三荣辱观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文化的侵入,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和挑战,一些社会歪风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一系列不和谐的音符也应运而生,反映在湖南九三学社组织中,体现在九三成员社会主义荣辱观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少数成员对荣辱观的现实表现缺乏清醒的认识

调查中,高达40.11%的成员在“对求神拜佛、抽签问卜、看风水等现象如何看待”时选择了“无所谓”,另有7.82%的成员选择了“将信将疑”。在对荣辱观现实表现的认识方面,有29.88%的成员认为自己很一般。

    二)个别成员存在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随机访谈中,个别成员不以荣为荣,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不以耻为耻,将愚昧无知视为“时尚”,好逸恶劳视为“潇洒”,见利忘义视为“聪明”,如此等等。

    三)个别领导干部在践行荣辱观方面差距明显

随机访谈中,部分成员反映,个别领导存在是非紊乱、美丑不分、荣辱不辨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把“服务成员”变成“使用成员”;经受不住拜金主义的诱惑,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等,这样的领导干部尽管只是个别,但其言行,对于在全省九三学社组织中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四)部分基层组织荣辱观学习内容单一

随机访谈中,很多成员反映,所属组织在荣辱观的学习内容上,以文件学文件,缺乏沟通与交流。在学习精神方面,缺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缺乏弘扬九三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缺乏社会的普遍性与九三的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五)很多基层组织荣辱观宣传活动形式单调

随机访谈中,很多成员反映,所属组织在荣辱观的宣传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学习文件、举行座谈会的形式,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对“八荣八耻”的提倡简单等同于对好人好事的表扬,缺乏对反面典型的惩戒,树立荣辱观的活动有流于简单化、表面化、模式化的倾向。调查问卷中,有55.49%的成员对全社会最终形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风尚信心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特别的重视。

 

    三、湖南九三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途径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提出来的,因此,也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贯彻落实。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历史与现实的背景,我们认为,就湖南九三学社而言,树立、贯彻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准确把握实践的要求,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夯实九三成员荣辱观的思想基础

    荣辱观属于道德范畴,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是对人们是否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和是否表现为应当行为的道德价值认识和评价。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九三学社得以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荣辱观是十分重视的。历史上诸多思想家、哲学家对于荣辱观的大量思想和论述,至今闪烁着不朽的光芒,这对于我们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然,文化是世界的,也是发展的,同时又各具特点。九三学社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九三文化。深入研究并汲取其精华,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资源和历史基础,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九三特色,是我们今天结合湖南九三学社的具体实际,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九三文化中的荣辱观与中华民族的荣辱观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历史因素、以及心理与习俗等客观条件的差异,使荣辱观的建设处在特殊的环境中,因而既有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在每位成员共同遵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前提下,只有准确把握了这些基本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好相关问题,才会为荣辱观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忽视了这些特点,将会使荣辱观的建设因脱离实际而不能正常有效地进行,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殊规律。在湖南九三学社中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遵循一般性要求,也要遵循这一特殊规律。

实践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提,反过来,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又必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统一于落实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更加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更加全面,其中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价值导向、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道德保证。因此,我们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新课题、发展新要求,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入理解其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自觉性、责任感和紧迫感,注重实现成果积累与长远目标的对接,夯实九三成员荣辱观的思想基础,并持之以恒地抓好贯彻落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探索九三成员荣辱观的践行机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本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紧紧抓住提高九三成员的素质这个核心,以丰富的道德实践引领时代风尚,以良好的文明素养保证和谐稳定。

1、抓住一个重点  调查显示,目前影响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领导干部的言行。在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上,83.4%的成员认为“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这充分表明了领导干部的言行对树立正确荣辱观的决定性影响。正如《社章》所指出的,社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模范地履行社员的各项义务。同时,社的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条件,不但说明了各级领导干部的模范性不仅要体现在坚定的理想信念、鲜明的阶级立场、坚强的革命意志上,而且也要体现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上。因此,领导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应以端正思想作风为重点,从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起,做一心为民的表率,勤政敬业的表率,艰苦奋斗的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激励和带动更多的九三成员作出正确的价值观选择。

2、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 要使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尉然成风,全省各级组织要将开展“知荣辱、树新风”的主题实践活动,摆上突出位置;要通过组织理论中心组学习、报告会、研讨会、专题讲座和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开展“八荣八耻”的学习教育;在举办专职干部、后备干部和新社员学习培训班时,加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内容;同时,在考核基层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坚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重要方面,既注重考察基层干部的工作实绩,更要注重考察基层干部的思想品德、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二是要充分发挥宣传推动作用。全省各级组织应通过社刊、互联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八荣八耻”的提倡,在深度上,要不断地深入、深刻起来;在广度上,要不断地全面、丰富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省成员中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氛围,并不断推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中引向深入。三是要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全省三千余名成员中,各地区、各行业,都有我们值得大书特书的典型。这些典型,对于广大成员有很强的引领示范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九三行为规范的风向标。因此,各级组织应努力挖掘、发现、提炼、升华这些典型,为全省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挥积极地示范引导作用。

3、注重四个结合  一是与机关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成员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一切为了成员、一切依靠成员,开展机关作风建设,使我们的机关干部成为服务型干部,坚持以服务成员为荣,想问题、定制度、办事情,始终着眼于最广大的成员,使我们的机关成为服务型机关。这是机关干部必须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牢牢抓住这一根本,就能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有效地凝聚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力量,带动组织风尚的良好形成,进而促进湖南九三的健康发展。二是与学习贯彻社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社章》中明确指出:基层组织要组织成员结合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方针、政策、弘扬我社的优良传统,提高成员的素质。这个素质不但包含了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同时还包含了思想道德素质。这些规定和要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本质相连的。因此,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必须与学习贯彻社章紧密结合,融会贯通,相互促进。近期我们组织开展了“九三成员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就是希望通过这个形式,在促进成员深入学习贯彻社章的同时,争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活动不断深入下去。三是与本单位、本部门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的是将其贯彻和体现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职业是社会实践最重要的舞台,正是职业活动使得“为人民服务”获得了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也使得服务群众这一道德要求表现出强大的现实力量。每一位九三成员都应该立大志、做实事,按照以崇尚科学、艰苦奋斗和遵纪守法等为荣的要求,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求真务实,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动力,在服务社会中领悟崇高,在相互交往中感受真情,在社会和谐中体验幸福。四是与志愿活动相结合。知荣明耻应是九三成员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成员中有很多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要通过捐资扶贫、治理陋习、维护公德等志愿活动,把崇高的思想品德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变九三成员的个人行动为千百万人的共同行动,变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总体提高。要充分发挥志愿活动的优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纳入志愿活动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模范组织、模范干部、模范成员的测评标准,贯穿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全过程,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组织,遍及各个行业的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网络系统。

    三)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形成九三成员荣辱观的长效机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以建设促发展,以建设促巩固,以建设促提高。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务求实效。

1、明确奋斗目标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一个总体的发展目标,也要有阶段性的发展目标;既要有软指标,也要有硬要求。为了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神,社省委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经过努力,使全省成员思想道德建设年年有变化,年年有进步,力争到2010年,使湖南九三成为全省统战系统中,组织风气最好、干部素质最优、成员品位最高的组织之一”的奋斗目标。为此,需要全省组织从现在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地动员全体成员行动起来,围绕这个目标分阶段地开展“告别陋习、文明处事”,“成员评议社风”等活动。经过四年的努力,在全省组织中真正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新风尚。

  2完善行为准则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最终要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体现到行为准则上,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中。因此,要准确把握思想道德建设的历史沿革和时代特征,提出既体现进步性又考虑到广泛性,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能够使大多数成员普遍接受、乐于遵守的道德标准。例如:高校成员要做好“八荣八耻”进教材、进课堂的工作,用优良的思想作风带动学生,用高尚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使广大青年成为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最活跃的群体;医卫成员要严格自律,坚决抵制不良行风,养成“一切为了患者”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医”的行为习惯;科研成员应实事求是,踏实研究,创新技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总之,各级组织都应结合成员的自身实际,提出道德标准,通过开展“共铸诚信”,“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促进组织和睦,人际和谐,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3、建立激励机制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靠制度和规定来推进,也要有政策措施来褒奖和激励。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八荣”,拒绝“八耻”,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激励作用,使成员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充分发挥舆论的影响作用,弘扬正气,鞭挞丑恶,营造浓厚的组织氛围。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注意发现和宣传人们身边的好人好事、道德楷模,激励人们尊荣弃耻、见贤思齐。

4、完善评价体系  科学的判断标准和评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要在广泛调研和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并逐步完善导向明确、指标清晰、简便易行的评估标准,及时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实践的现状作出判断,及时对工作进程和工作效果作出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不断改进。要在各级组织的领导和全省成员的共同参与下,采取切实有效举措,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努力在深入人心上下功夫,在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弘扬正气上下功夫,务求实实在在的效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只有知荣而为之,知辱而不为,才能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一个组织只有树立了是非分明的荣辱观,才能成为文明和谐的组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每位成员从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