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创新,加快构建和谐湖南步伐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5-12-20 10:11:15 

立足创新,加快构建和谐湖南步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

发布时间:2005-12-20

 

内容提要:

    构建和谐湖南必须建立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上,总的来说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针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要从解决阻碍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出发,加快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策略创新和管理创新,从中找到促进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制度,把握主要原则,运用新标准,实施新突破,强化实践和落实,加快湖南向和谐社会迈进的步伐。

 

关键词:构建  和谐湖南  创新

 

    近年来湖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全省正在开展建设“小康湖南”、“诚信湖南”、“生态湖南”、“平安湖南”、“和谐湖南”系列专项行动,目的就是要实现湖南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快速、协调、有序、稳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一个充满活力、机制完善和利益均衡的祥和社会。这是一项宏伟的社会工程,需要集全省之力、汇万众之智,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着重落实,将各项工作整体、全面推进,朝着建设和谐美好的新湖南不断进取。构建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是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湖南是中部内陆大省,经济社会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发展具有内陆特征,思路不宽、机制不活;改革受体制性惯性牵制,进展不快,动力不足。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我省有诸多弱项:相对于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看,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资源利用和循环利用率低,节约意识不强,发展的成本过高;社会诚信度不高,市场机制很不健全,对外开放度低,民营经济比较薄弱,社会活力没有充分释放;社会矛盾由隐性转向显性,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增多,社会存在失控危险。必须通过加强相对薄弱的社会建设,缓解社会失衡、道德失范、人与自然失调矛盾,创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因此,湖南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比较繁重。

    当前,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于“十一五”规划,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思想统一到省委构建和谐湖南的重大部署上来,既要克服畏难情绪和悲观消极思想,又要克服急燥情绪和盲目乐观思想,立足创新、长远规划、科学发展、积极实践、重点突破、统筹推进,加快和谐湖南建设步伐。

 

    一、从创新发展理念入手,准确把握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原则

    构建和谐湖南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以发展谋和谐,以民本求和谐,以公正促和谐,以诚信创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促进我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考虑,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下原则:

    ——发展是第一要务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统一的原则。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加快以经济建设为主要目标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我省是处于工业化中期起步阶段的中部内陆省份,底子薄,发展速度慢。必须牢固树立“三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由之路的意识,持之以恒地推进“三化”进程;必须牢固树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我们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的意识,努力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同时,要把发展建立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与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和地区发展,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对湘西等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把社会事业的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建设和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培育新湖湘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着眼于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统筹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致力于关系民生的社会事业,调节利益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使人们感受生活的安全感。处理好推进“三化”进程与建设生态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系。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作法,把生态标准作为重要发展原则,树立“保护良好的生态也是发展”的新观念,积极开展生态省建设,不断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立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把节约资源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友好相处。

    ——效率优先与注重公平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又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和制度创新力度,通过财政、税收、保险、福利、救助、慈善等手段,在二次、三次分配中维护社会公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充满活力与安定有序相统一原则。发展广泛的基层民主,调动群众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热情;畅通人们充分表达的渠道,使各利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诉求得到关注;给予人们公平、均等的机会,创造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环境;调动全社会的创造力,让活力充分涌流。法治是秩序的保障,要树立法律的权威,倡导人们的法律信仰;规范和加强立法、行政、司法工作,整治司法腐败,整顿社会治安秩序,为人民创造洁净的社会空间和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民生与关注道德诚信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就学、就医、就业难的问题,建立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承担公益事业建设责任;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生存问题,加大保障和救济投入。立己立人,重在道德诚信,这是仅次于生存的人生大事,要理直气壮地开展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诚信教育,长抓不懈,常抓常新,注重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让人们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自觉修持,在全社会营造繁荣又祥和的社会新气象。

    ——社会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齐头并进原则。社会的和谐是全面的和谐,包括人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在现实中就表现为社会和谐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和谐社会建设落脚点就是“三个文明”;同时,“三个文明”发展好了,和谐社会的目标也达到了。要用马克思主义辨证观点分析和判断四者之间的关系,促进“四位一体”建设。

 

    二、从创新重大机制着眼,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

    一是形成和落实科学发展机制。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中心环节是统筹发展,形成和落实科学的发展机制就是要加强统筹。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着重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破解“三农”难题;加强区域统筹发展,突出扶优扶强,发展城市集群经济、产业集群经济、优势项目、龙头企业等,培育新的增长极,打造推动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制定牵引带动战略,实施以强带弱策略。加大济贫帮弱,政策扶持、产业扶持、项目扶持、财政税收支持等,实施培弱扶弱策略;强化区域分类发展,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类协调,促进区域梯度发展,产业层次布局,实施科学调控策略。加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突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综合政绩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公共产品优先的公共财政;形成诚信的征信、奖惩机制;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和评估机制;形成政风、行风评议监督机制。加强省内省外统筹发展,加快扩大开放;实行政府行政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协作、对外合作;形成要素市场交易机制等。加强人与自然协调统筹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加强水系资源的统筹管理(开发、利用、治理);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形成绿色GDP核算机制等。

    二是建立和推行协调的改革机制。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的调整,改革的动力就是利益公平。要转变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方式、改革的策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和推行科学的发展动力机制。包括科学的改革成本分担;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民主法治的社会管理;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等。

    建立和推行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包括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环境宽松、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解决教育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定引导和优惠政策,促进充分就业等。

    建立和推行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包括鼓励分配的多样化,加快要素参与分配改革,注重活力,效率优先的制度;加强财政、税收调节功能,加大调节力度,注重公平的再次分配制度等。

    建立和推行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推行无身份差别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加大对特殊群体的覆盖;实行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救济模式;改革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三是正确认识稳定与和谐的关系,树立新形势下和谐的稳定观,探索和创新和谐的稳定机制。

    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拓宽渠道,加大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公权力的公正、透明运行;扩大民主,推行县乡自治,维护和巩固基层政权;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现有自治组织的有效运行制度;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培培育和管理,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

    探索和创新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舆情汇集分析制度,跟踪社会热点,准确把握社会动向;建立公共卫生网络,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性,建立各级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公共卫生的防范机制;建立社会治安的排查、社会问题的化解、政治危机的处理等分解、细化、责任明确的制度。

    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改革信访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方式,加强权力机关作用,尝试公众参与、舆论参与、法律救济参与等形式;加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促进综合治理力量下沉,扎实做好日常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加大治警、治法、治检力度,筑牢正义最后防线,重树法律威信。

 

    三、从创新发展策略切入,强化构建和谐社会重大实践

    (一)准确把握基本省情,牢牢抓住发展的新机遇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起飞阶段,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加快,价值体系多样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凸显,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必须牢牢抓住21世纪头20年的发展机遇期,争取几年上一个台阶,迅速提高经济总量,做大经济蛋糕,提高社会建设质量,让发展的利益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将发展与和谐统一起来,更快发展为更加和谐,更加和谐促更快发展,达到一种良性互动的理想状态。

    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协调发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并重,工业经济要打造新的增长引擎,农业经济要加大输血扶持力度;四大区域经济(长株潭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大湘西区)加强整合,实行优势互补、产业互联、资源共享、发展共赢;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举;加强产业集聚,壮大规模产业与扶持中小企业齐抓;促进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扶贫济困型企业等就业型产业和企业发展;发展环保型产业、环境友好型经济、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内源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相结合。

具体讲,首先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工业化中期是整合优化扩张的阶段,是提升工业化层次和水平的关键时期。一要做好存量的整合优化,延伸优势产业价值链,打造产业协作集群,提升规模竞争力;二要做好新兴、高科技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战略部署,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科研攻关,或开展联合研发,或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人才或成果,下决心搞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三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夯实工业基础,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要形成大中型城市、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等不同层次、功能分明、布局合理城镇化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新产业、发展和提升服务业、促进城镇就业、探索农村劳动力集中转移的新模式。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城镇化速度,化农业资源优势为农业产业优势,培育农业优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和附加值含量,建设农业产业强省。

    同时要加大薄弱环节改革力度。包括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国企产权改革;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改革等。加大促进公平发展的投入,包括教育投入、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主要向农村倾斜,解决城乡差距拉大问题。

    (二)着重解决重大民生问题,确立人民利益优先的发展新标准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找到了我们谋划战略、确定思路、制定政策、做出计划和方案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注民生。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避免收入的拉大;政府出台主导向基层转移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开发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工作;社会保障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和民工群体。

    培育民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加强诚信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通过政治引导、制度安排、舆论导向,社会监督等形式,促进主流道德建设,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激发民智。制定公平的制度规则,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公平的发展氛围;形成促进社会流动的制度安排,使公民的参与机会均等;鼓励创新,扶持创业、奖励创造,制定相关政策,形成良好舆论氛围;构筑要素发育的宽松平台,加快要素的流通,激发要素活力。

    安定民心。畅通群众表达的渠道,关注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群众切身困难;加强信访工作实效性,建立舆情分析、矛盾排查制度,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三)突出抓好关键部分,实施重点方面的新突破

    当前,要从湖南实际出发,重点谋划,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行动。

    突出抓好自主创新。要抓住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关键,实施以加强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创新专项行动。遴选出湖南在全国甚至在世界有影响、有优势的科研项目,由政府牵头,集中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各企业的优势科研资源,联合攻关。争取35年内形成一批抢占制高点,又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自主创新成果,培育出湖南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点。

    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要抓住乡村综合治理这个关键,要立足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乡千村万户富民示范工程专项行动。即将全省分为四大农业区:环洞庭湖经济区、长株潭衡经济区、大湘西经济区与泛湘南经济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十类产业,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和农户:每类产业10个村;每个村10个农户;每个农户带动20户。选择和确立十大产业链,每个产业链至少应在第二、第三产业的环节培育5个左右龙头企业。累计培植50家龙头企业。以高校为基础建立“星火富民工程”的产业链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高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成果和技术力量为依托,构建“星火富民工程”的产业链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与认证体系;建立全省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综合物流体系等星火富民工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抓好生态省建设。要着眼于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江湖治理工程专项行动。建立四大水系和洞庭湖五个领导协调组织,作为科学规划、治理污染、综合开发、生态保护等协商、协调机构,建立水系管理科学决策体制;建立水利受益补偿、水系污染交易费用、水利投资收益分担分享等市场调节制度;拓展投资渠道和引入多方投资主体,实施市场化运作,加快江河防洪抗灾工程建设等。

    突出抓好科教兴省战略。要以科教为基础,实施“人才兴湘”专项行动。高标准、高起点制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培训计划。

    突出抓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工程专项行动,包括大学生下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春风”、“夏雨”、“秋阳”、“冬暖”就业行动计划,分别救助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大龄人群、残疾人群体的就业。

继续实施“希望工程”、“蓓蕾计划”等社会救助行动;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整治政风、行风专项行动;实施创建文明市、县、乡、村、社区、单位等专项行动;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建设“诚信湖南”专项行动;以优先充实基层综合治理资源为主要内容,开展“平安湖南”专项行动。

    (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探索工作评价考核新制度

    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党的工作的核心任务,思考问题想和谐、重要决策求和谐、解决矛盾用和谐;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主要是提高把握发展方向的能力、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在工作中,要把握“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注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在发展中提高领导能力;就是要更加注重统筹,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发展的良性互动;就是要更加注重兼顾,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就是要更加注重公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就是要更加注重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统筹兼顾。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兼顾民生与民风建设;兼顾让一部分人先富与对特殊群体拉起基本生存保障线;兼顾改革与稳定等。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有主有次,有急有缓,要把握好两点论和重点论,学会弹钢琴。说服教育为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机制上,要以人为本,做到制定政策力求精益化,注重实效性,富有创造性。

    建立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评价体系。要逐步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加快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及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完善创新行政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以正确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执笔:张卫山

 

参考文献:

1、《在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胡锦涛,2005

2、《在‘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湖南’研讨会上的讲话》,杨正午,2005

3、《中部崛起中的湖南产业创新研究》,中南大学,2005

4、《关于实施‘星火富民示范工程’的建议》,2005

5、《‘十一五’期间湖南优势产业链培育研究》,2004

6、《国务院关于2005年改革意见的通知》,2005

7、《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2004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