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湖南研究(五)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5-08-30 00:00:00构建和谐湖南研究(五)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
发表日期:
四、构建和谐湖南的对策建议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必须从全局上统一认识,社会和谐至上。构建和谐社会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我们务必在把握科学体系、深刻内涵和本质要求上下功夫。我们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这一科学理论上来,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要求上来,自觉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指导各项工作,推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学习是重点。要深刻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与调整利益格局的关系;要深刻认识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安全的关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是关键。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实践应用是核心。
其次,必须从基本省情上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先行。加快工业化进程;湖南处于工业化中期起始阶段,是提升工业化层次和水平的关键阶段。这是个整合优化扩张的阶段,一要做好存量的整合优化,延伸优势产业价值链,打造产业协作集群,提升规模竞争力;二要做好新兴、高科技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战略部署,集中优势科技资源,进行科研攻关;或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国内外先进科技人才或成果,下决心搞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项目;三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夯实工业基础,促进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要形成大中型城市、县城、中心镇和中心村等不同层次、功能分明、布局合理城镇化格局。完善基础设施、开发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创造农村劳动力集中转移的基础。
要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农民城镇化速度,化农业资源优势为农业产业优势,建设农业产业强省。
同时,注重加快薄弱环节改革力度。包括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国企改革;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改革等。加大促进公平发展的投入。包括教育投入;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主要向农村倾斜,解决城乡差距拉大问题。
第三,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人民利益优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特征。简而言之,就是民主、民本、民心、民生问题,它的核心应该是以人为本,它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找到了我们谋划战略、确定思路、制定政策、做出计划和方案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就是说,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首先,经济发展要考虑大多数群众利益。即要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也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促进就业,降低失业率;经济体制改革要兼顾群众利益,在国企改革、金融财税体制改革中,要把解决人的安置问题放在首位;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大多数群众。
其次,社会建设要赢取民心,从解决民生问题着手,要解决好群众最为关切的“就业、就学、就医”难问题。加大收入调节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避免收入的拉大;政府出台主导向基层转移的就业政策,实施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开发新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工作;社会保障优先考虑弱势群体、困难群体和新生的民工群体。
第四,必须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党的领导为核心。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谐社会建设是个系统工程,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投入建设和谐社会的工作中。一是要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今后党的工作的中心任务,思考问题想和谐、重要决策求和谐、解决矛盾用和谐;二是要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能力,主要是提高把握发展方向的能力、协调各方利益的能力、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三是各级党组织要成为开拓创新的先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的作用。走群众路线,深入群众,把群众组织起来,把人民的的力量凝聚起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再作开路先锋。加快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力度,以革命的胆略和气魄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的和谐之路。
搞好规划,上下统筹
归纳起来讲,和谐社会就是要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之成为相对融洽、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我们谋划和谐社会就要从长期、中期、当前等不同时段出发,做出相应的战略部署和详细规划。要放眼全球、开放思路,集思广益,统筹兼顾,立足省情,把握关键,抓紧时间,认真研究,科学分析,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思路。根据发展的规律和现实的情况,精心谋划构建和谐湖南的长期目标、中期任务、当前工作,科学制定全面规划。
首先,要有世界眼光。21世纪是全球化时代,随着信息化迅速发展,世界出现经济一体化、区域合作化、文化融合化趋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种族之间、不同宗教团体之间、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国发展与我们也息息相关。湖南的对外开放度虽然相对小,但是各方面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受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气候影响日增。一直以来,我们眼界相对狭小,思路相对闭塞,尤其是战略性规划统筹国内国外发展的考虑比较少,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方面比较落后。构建和谐湖南必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资源和市场,要把发展思路放在全球格局中去谋划,去通盘考虑。就是要做到:发展要有世界眼光;利用资源要有世界眼光;合作要有世界眼光。
其次,要有新措施。
发展要注重统筹协调科学;以人为本,要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要加快经济发展,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为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要在解决发展的动力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上作文章。要开拓发展新思路:科教先行的推进思路。充满活力的竞争思路;开放共赢的合作思路;要加强社会建设,实现人民渴望的和谐生活的愿望。要把改善民生和民风相结合;要把改善生活环境与生存环境相结合;要把推进民主法治规范公权力与保障私权利相结合;
利益调节注重公平正义;社会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利益调节过程,政府的职责就是保证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要在制度上保障公平,包括教育公平、就业公平、身份公平、保障公平等;要在政策上保证公平,包括实行“四个尊重”政策与扶持救助政策并行,保护合法收入与实行基本保障并行,生产税收优惠与消费税收调节并行。
改革优先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革与和谐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要通过改革利益关系中的不合理成分,达到和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要优先进行制度改革,其中的关键是行政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体制,建立服务型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省工作;下放权力,继续简化行政审批项目,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尽量简政放权;加强行政效能建设,通过规范行政职能、明确行政责任、提高行政绩效等方面改革。
社会稳定以加强基础治安和疏导为主;稳定是和谐的基础,稳定并不意味着和谐,要树立和谐的稳定观。要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利益诉求;要完善民主法治,创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筑牢社会治安第一道防线。
第三,要发挥比较优势。
突出科教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科教超前发展战略,打造湖南科教产业航母,实现科教首先崛起。湖南历来是教育比较发达省份,要确立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建立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技术教育到普通高等教育的金字塔式教育层次结构。逐渐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行12年义务教育;立足于为产业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培养大批中高级应用技术人才目标,在全省统筹布局几大职业教育园区,注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湖南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应对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终身化需要,放手发展普通高等教育,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公办与民办教育竞争共赢的发展格局。湖南的科研机构科研实力比较强,要加强科研体制创新,投入从以政府为主转向以企业和社会为主,运行机制从计划型转向市场型,加强产学研联系和结合,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传统产业到高新产业,形成有体系、有层次的强大科研力量。
提升劳动者素质,发挥人口大省人才资源优势。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需要,实施农村职业培训工程,通过定单培训、定向培训,让外出农民工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注重输出劳动力的品牌创建,提高劳动力输出质量和效益;应对工业重型化、技术专业化的需要,实施青年职业技术人才培训工程,按照省内、国内、国外不同用工要求,搞好职业技术培训的规划和布局,抢得技术浪潮到来的先机,打造湖南人才资源大省的优势品牌。
推进文化战略,强化发展软实力。湖湘文化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进程,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深化、提炼湖湘文化的精髓,大胆进行文化创新,树立湖湘文化的新标杆。以文化产业促文化事业发展,以文化事业改革促文化创新,大力培育社会主义的湖湘文化。
加强农村建设,打造农业产业强省。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农业产业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湖南农业优势历史悠久,把农业产业现代化作为优先战略,符合湖南发展利益。发展高技术、高产农业,推广优质品种,推广标准化体系、国际质量认证体系,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产业优势,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初级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高产出的新型支柱产业。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优势农业产业的强大科研基础;要培育农业优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服务业质量和水平。
打好生态牌,建设生态优美的宜居省。要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先进生产力的观念。生态是资源,生态是品牌,生态是产业,生态是财富。启动 “生态湖南” 建设工程,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强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生态意识,建设适宜居住的环境优美省。
要注重思路的前后连贯性和政策的上下配套性。
(三)创新机制,常抓不懈
一是形成和落实科学发展机制。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中心内容是统筹发展,形成和落实科学的发展机制就是要加强统筹。针对我省的实际情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着重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破解“三农”难题;加强区域统筹发展,突出扶优扶强,发展城市集群经济、产业集群经济、优势项目、龙头企业等,实施以强带弱策略。加大济贫帮弱,政策扶持、产业扶持、项目扶持、财政税收支持等,实施培弱扶弱策略;强化区域分类发展,分类规划、分类指导、分类协调,促进区域梯度发展,产业层次布局,实施科学调控策略。加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突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三化”;建立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综合政绩评估考核制度;建立公共产品优先的公共财政;形成诚信的征信、奖惩机制;形成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和评估机制;形成政风、行风评议监督机制。加强省内省外统筹发展,加快扩大开放;实行政府行政绩效考核评估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区域协作、对外合作;形成要素市场交易机制等。加强人与自然协调统筹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机制;加强水系资源的统筹管理(开发、利用、治理);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形成绿色GDP核算机制等。
二是建立和推行协调的改革机制。改革的本质就是利益的调整,改革的动力就是公平。要转变改革的思路、改革的方式、改革的策略,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和推行有利的发展动力机制。包括科学的改革成本分担;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民主法治的社会管理;诚信友爱的人际关系;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等;
建立和推行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包括敢于用人、善于用人、环境宽松、灵活务实的人才政策;解决教育投入稳定增长长效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制定引导和优惠政策,促进充分就业;
建立和推行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包括鼓励分配的多样化,加快要素参与分配改革,注重活力,效率优先的制度;加强财政、税收调节功能,加大调节力度,注重公平的再次分配制度等;
建立和推行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推行无身份差别的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加大对特殊群体的覆盖;实行政府、社会、个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救济模式;改革社会救助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
三是探索和创新和谐的稳定机制。正确认识稳定与和谐的关系,树立新形势下和谐的稳定观。
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社会控制机制。拓宽渠道,加大公众对公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保证公权力的公正、透明运行;扩大民主,推行县乡自治,维护和巩固基层政权;加强社区管理,完善现有自治组织的有效运行制度;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培培育和管理,让社会管理回归社会;
探索和创新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建立科学的舆情汇集分析制度,跟踪社会热点,准确把握社会动向;建立公共卫生网络,保证信息的及时、有效、准确性,建立各级应急处置程序,形成公共卫生的防范机制;建立社会治安的排查、社会问题的化解、政治危机的处理等分解、细化、责任明确的制度;
探索和创新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改革信访制度,创新信访工作方式,加强权力机关作用,尝试公众参与、舆论参与、法律救济参与等形式;加强基层综合治理工作,促进综合治理力量下沉,扎实做好日常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加大治警、治法、治检力度,筑牢正义最后防线,重树法律威信;
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当前和今后,构建和谐湖南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千头万绪,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构建和谐湖南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还是发展、改革、稳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在工作思路上要从发展、改革、稳定等方面入手,就要把这些方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意见最多的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首位,重点决策、集中解决。当前,要从湖南实际出发,重点谋划,集中实施一批重大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产业创新专项行动。要抓住经济快速发展这个关键,实施以加强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产业自主创新专项行动。遴选出湖南在全国甚至在世界有影响的显著优势的产业、一般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等,进行分项目科研攻关。即由政府牵头,集中各高校、各科研院所、各企业的优势科研资源,联合攻关。争取3—5年内形成一批抢占制高点,又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自主创新成果,培育出湖南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经济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和增长点。
二是实施“星火富民示范工程”专项行动。要抓住乡村综合治理这个关键,要立足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乡千村万户富民示范工程专项行动。即将全省分为四大农业区:环洞庭湖经济区、长株潭衡经济区、大湘西经济区与泛湘南经济区。选择有代表性的十类产业::稻谷、油料、茶叶、药材、辣椒、烤烟、水产养殖、柑桔、生猪、牛(羊等)养殖。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和农户:每类产业10个村;每个村10个农户;每个农户带动20户。总的扶持规模:10×10×10×20=20000户。以食品产业为核心,选择和确立十大产业链及50家龙头企业包括粮食产业链、食用油产业链、茶叶产业链、中药产业链、辣椒产业链、卷烟产业链、淡水鱼产业链、柑桔产业链、肉食产品产业链、乳产品产业链。每个产业链至少应在第二、第三产业的环节培育5个左右龙头企业。累计培植50家龙头企业。建立星火富民工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为基础建立“星火富民工程”的产业链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湖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等单位的技术成果和技术力量为依托,构建“星火富民工程”的产业链技术推广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标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与认证体系;建立全省较完善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综合物流体系等。
三是实施“四水一湖”治理工程专项行动。要着眼于防灾减灾、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江湖治理工程专项行动。建立四大水系和洞庭湖五个领导协调组织,作为科学规划、治理污染、综合开发、生态保护等协商、协调机构,建立水系管理科学决策体制;建立水利受益补偿、水系污染交易费用、水利投资收益分担分享等市场调节制度;拓展投资渠道和引入多方投资主体,加大江河防洪抗灾工程建设等。
四是实施“人才兴湘”专项行动。要以科教为基础,引进顶尖科技人才、紧缺科研人才、优秀的学科领先人才等;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创业型人才、领军型人才等;培训实用技术人才、成人继续培训、公务员培训、职业经理人培训等。
五是实施促进就业工程专项行动。包括实施大学生下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春风”、“夏雨”、“秋阳”、“冬暖”就业行动计划,分别救助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大龄人群、残疾人群体的就业。
继续实施“希望工程”、“蓓蕾计划”等社会救助行动;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程专项行动。实施整治政风、行风专项行动。实施创建文明市、县、乡、村、社区、单位等专项行动。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建设“诚信湖南”专项行动。以优先充实基层综合治理资源为主要内容,开展创建“平安湖南”专项行动等。
加强研究,注重实践
1、重视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很多问题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正确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妥善处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各种复杂问题和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努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办法,使我们的思想观念、政策措施、工作部署、工作方式更加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要围绕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领导干部带头,组织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开展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进行创新研究,要注重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努力取得有分析、有见解的研究成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是要注重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有效整合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各种力量良性互动方面;在建立健全有关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法律法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方面;在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方面;
二是注重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党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合力方面;在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方面;在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形成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机制方面;
三是社会组织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建立社会协调机制,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方面;在建立健全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方面;在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2、要注重构建和谐湖南实践。在工作中,要把握“五个更加注重”:就是更加注重发展,首先要加快经济发展,注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在发展中提高领导能力;就是要更加注重统筹,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发展的良性互动;就是要更加注重兼顾,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就是要更加注重公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就是要更加注重稳定,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确保社会政治稳定。
在工作思路上,要做到统筹兼顾。兼顾经济社会发展;兼顾民生与民风建设;兼顾让一部分人先富与对特殊群体拉起基本保障线;兼顾改革与稳定。在工作方法上,要做到有主有次,有急有缓,要把握好两点论和重点论,学会弹钢琴。说服教育为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机制上,要以人为本,做到精益化,注重实效性,富有创造性。
要逐步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评价体系。加快建立综合反映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及党政机关、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以正确导向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完善创新行政服务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