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湖南研究(二)

 文章来源: 原创 作者:本站 时间: 2005-08-30 00:00:00 

构建和谐湖南研究(二)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

发表日期:2005-08-30

 

我省构建和谐社会仍然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在:

——经济发展出现失衡现象,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够快,经济增长方式不优,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人均GDP、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首先,工业不强。总量不大,规模工业增加值只有河南的一半,仅比安徽多10个亿,在全国排位居中;结构不优,全省缺乏主导性产业和特大型企业,各行业呈均衡发展态势,规模工业中,只有卷烟制造增加值占14.8%,钢铁占7.7%,其他行业都不突出(图1);企业不强,2003年全国工业500强中,我省只有7家。科技投入缺乏,,2004年我省科技创新投入只占GDP0.53%,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差,即使是三大支柱产业,在行业中也不具竞争优势,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偏大,产业发展风险增大。其次,农业不优。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带动和辐射作用小。在5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中,我省只有24家,仅占4.8%。全省龙头企业收购省内农副产品原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4.1%    三是第三产业不大。旅游业占的比重最大,但只有371.6亿元。以附加值少的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金融、仓储运输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

二是增长方式落后,生产要素约束明显。从经济增长方式看。2004年我省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基建、技改、房地产开发投资总计1522.7亿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产业增速较快的行业包括钢铁有色、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都是典型的资源消耗型行业。外延式和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依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从经济增长的结构看,我省经济发展对投资和生产性资源依存度高。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我省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投资方面,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央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继续实行财政和货币双稳健政策,国债投资大幅减少,收紧了信贷和土地供应的闸门,国家七部委联合整治房地产市场等,从国际环境看,国际资源价格在我国经济强劲增长的拉动下不断攀升。特别是石油价格连连突破新高,提高了世界范围内的投资成本;人民币升值从长期看将减缓外资的进入速度。这些都对我省的投资增长带来压力。图2反映了投资发展的趋势,资本运作和民间投资将是主力,这就有赖于地区经济体的活力程度和企业融资能力大小。生产性资源方面,近期内我国煤电油运紧张形势难以根本缓解,国家提高成品油价格等,都是影响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因素。

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县域经济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差距拉大。从2004年省政协“县域经济发展研究”课题总报告中看出,我省城乡差别、地区差距集中的表现就是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我们从长株潭、环洞庭湖、湘中南、大湘西三大区块相关指标分析看出,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城乡差别和地区差距十分明显。(表2)县域占96.6%的国土面积,占全省91%的人口,其GDP只有全省76.3%,地方财政收入仅占58.5%。我省的县域经济主要是农业经济,“三农”问题的症结也在于县域经济的落后。农业积累的历史欠帐过多,农民手中掌握的资源越来越少,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缺失。相对于城市的迅猛发展,我省县域经济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产业发展困难,财政包袱沉重,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发展缓慢。

——民主法治出现失序现象,公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管

一是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需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不高;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形式大于内容;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执行不力.。村民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大会发挥作用有限,人民代表大会职能还不完善,监督缺乏刚性,权威性不强。公民有序参与的成本高、实效差,以至造成信“访”不信“法”等怪现象。

二是依法治省的力度尚须加大。政府决策规则和程序不科学、不透明、不民主;行政监督机制缺乏刚性,责任追究制和纠错救济机制不健全;政府理政理财监管不力,政府审计透明度不高,缺乏对行政和财政的效率评估体系。推行政务公开力度不够,政府透明度不高。政府行政行为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公、执法冲突、野蛮执法等现象;当前普遍存在立法部门化现象比较严重,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个人化,利用公权力谋取私利,宝贵的公共资源被私利化。

三是司法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司法腐败主要表现为司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犯法现象,严重损害了法律权威,侵蚀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破坏公平正义。

    ——利益调节出现失灵现象,贫富差距超过警戒线

一是收入差距拉大。据世界银行报告,我国社会的基尼系数从20世纪80年代的0.281995年的0.38,到现在的0.458,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历史的基础和国家发展战略取向是城乡、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不同行业、阶层、所有制从业者的收入差距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有改革造成的利益格局的重新布局,也有依靠垄断资源形成的对垄断利润的瓜分,表现为各种灰色收入、黑色收入。

 

2.   2003年我省四大区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长株潭经济区

(长沙、株洲、湘潭)

环洞庭湖经济区

(岳阳、益阳、常德)

()南经济区

(郴州、永州、衡阳、娄底)

大湘西经济区

(怀化、自治州、张家界)

()个数()

12

17

29

31

县均面积(平方公里)

2225

2300.1

2026.83

2248

县均人口规模(万人)

75.89

72.09

63.40

49.55

GDP总量(亿元)

县均GDP(亿元)

人均GDP()

688.93

57.41

8090.83

654.58

38.51

6220.00

896.08

30.90

5626.32

550.17

17.75

4020.00

一二三产业结构比

23.5139.9136.58

33.5432.4434.02

30.0932.4537.45

31.829.838.4

财政收入总量(亿元)

县均财政收入(亿元)

人均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亿)

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亿)

44.86

3.74

493.20

24.75

2.063

30.73

1.82

272.10

23.64

1.3316

45.82

1.58

291.28

35.32

1.2186

28.94

0.93

215.33

21.12

0.6813

农民人均纯收入()

3203.65

2543.76

2450.49

1667.33

城镇化率(%)

24.17

27.66

23.24

22.73

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县均利用外资额(万美元)

10636.84

886.403

13228.33

778.137

27327.55

942.329

4180

139.333(30县市)

(数据来源:根据省统计局统计年报综合)

 

3  我省部分收入差距情况

 

表(2003年)

名称

数目

名称

数目

城乡居民纯收入差距

3.03:1

个体户与工薪阶层收入差距

46

地区居民人均GDP差距

(长沙与湘西)

4.361

私营企业主与雇工收入差距

15倍以上

不同行业从业者收入差距

2.8:1

不同所有制单位收入差距:

三资企业与其他企业

 

23

数据来源:课题组调研材料

 

二是保障救助缺口大。我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社会保障、救助基本框架已经形成,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中。这是一条“社会生命线”,维系着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问题是我们欠帐大多:制度欠帐多,农村人口纳入保障体系只是刚刚提上议事日程;财政欠帐太多,帐面不实,征缴不力;人口覆盖不广,现有符合条件而未覆盖的不在少数。表4反映的数据与总人口比较来看,这个数据所占比例是相当少的,与有需求人群数量相差较远。

 

4  湖南省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项目和参加保障、获得救助人员表(2004年)

项目

人数

(万人)

资金

(亿元)

项目

人数

(万人)

资金

(亿元)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692.60

 

救灾

300

5.13

参加失业保险

380.5

 

五保老人供养

0.89

2.08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476.96

 

农村大病医疗救助

46

 

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

146

10.48

特困户救助(万人/月)

66

 

城市大病医疗救助

1010

 

农村低保

57.53

 

工伤保险

203

 

救助流浪乞讨人员

5

 

生育保险

212

 

慈善事业救助

46

 

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每年)

145

92

社会福利事业

0.8450

 

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19982004累计)

140

94

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人数(万人)

149.7

 

数据来源:调研组调研报告综合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