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文章来源: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作者:本站 时间: 2003-01-10 09:56:11 

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九三学社湖南省委

发布时间:2003-01-10

 

    在面向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我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时候,关注相对后发的我省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协调发展,实施结构战略性调整,缩小地区差距,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团结,提高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一、湖南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基本特征

    我省西部地区是“大湘西”的概念,是指位于我省西北部武陵山脉腹地的张家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位于我省西南部沅水中上游的怀化三个地域组成的大湘西。面积521万平方公里,2001年底人口90532万人,分别占我省的2657%和1371%。改革开放以来,湖南西部地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01GDP3526856万元,人均GDP3811元。由于历史、自然的原因,湖南西部地区经济水平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与全省、全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表1、表2)

 

1  湖南西部地区人口情况(2001)

地区名称

总人口

(万人)

少数民族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市化水平(%)

张家界

156.29

80.78

75.51

112.53

40.08

116.2

25.65

怀 

486.60

253.03

233.57

145.98

111.64

374.96

22.94

自治州

262.43

135.86

126.57

183.70

57.92

204.51

22.07

 

905.32

469.67

435.37

422.21

209.64

695.67

23.52

湖南省

6595.85

3409.72

3186.13

641.00

2031.52

4564.33

30.8

资料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2002

 

2湖南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001年)

地区名称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

张家界

667147

151481

141040

90982

374626

4273

怀 

2141565

584056

581120

464654

976389

4415

自治州

718144

227940

251252

196698

238952

2745

 

3526856

964377

973412

752334

589967

3811

湖南省

3893亿

825.73亿

1573.0亿

1309.50亿

1584.27亿

6054

资料来源《湖南省统计年鉴》(2002

 

     ()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湖南西部地区所辖三大行政区在地缘关系、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习俗、发展水平等许多方面具有较强的共性,是相对完整和独立的地理单元。该区域同属老、少、边、山、库、穷地区。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红军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少数民族聚集,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和白族等少数民族,到2001年,有少数民族人口约422万人,接近该地区人口的一半。位于雪峰山以西,在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上处在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和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的过渡地段,中、低山地占全区70%以上,属于我省边远山区,与湖北、重庆、贵州、广西交界。水系发达,大部分地区位于沅水和澧水中上游,国家建设柘溪、凤滩、五强溪和江垭水电站,致使该地区部分地方被淹没,成为库区。湘西地区21个县(),在我省2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有10个名列其中,18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区)中有8个榜上有名。

    湖南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区特色明显,与东中部洞庭湖平原和江南丘陵形成对照。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湖南西部地区地势高、降水量大,是沅水、澧水下游、洞庭湖地区乃至长江中游地区的生态屏障,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突出。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丰富的水电资源使西部地区成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湖南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决定了其山区特色农业,特定的条件使药材、土特产得以形成和发展,同时也制约了农业发展规模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因而很多人温饱问题尚未解决。湘西自治州成为我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地势高差严重影响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制约了本地区工业化程度。我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虽已形成一定基础,特色经济如旅游、商贸、特色农业、资源加工业已有一定规模,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总体上经济水平低、经济规模小。

     ()湖南西部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大环境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湖南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西部大开发是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湖南西部地区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紧密相连,位于参与西部大开发湘西自治州已列入西部大开发范围,张家界、怀化凭借承东启西的重要区位,处在东部经济向西部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在国家大规模产业、资金、技术转移过程中,增添了更多的机会。我省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内容中如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可以附带受益,能争取到一些交通建设项目、生态建设项目、旅游建设项目等等。在政策方面,由于我省西部地区与西部大开发范围区内有极强的关联性,能享受到如外资政策、税收政策、以耕代耕、退耕还林政策等等。另外,投资的活动所带来的消费需求、市场需求,也为该地区创造了一定的商业机会,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2、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我们已加入了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我国发达地区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的今天,加快我省西部地区发展,既要有国家宏观调控和政策的引导,又要遵循市场经济内在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针对湖南西部地区,由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和资源性产品要求减少,因而面临的经济竞争压力加大,但同时也为该地区通过知识的引进,并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生产技术的升级,发挥后发优势,跳过某些传统阶段,实现该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也能促进我省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一些有特色的产品将扩大出口,促进该地区的市场化进程,也为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生态建设等绿色产业提供了机遇。

    3、国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为我省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机遇。经济结构调整,为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空间。湖南西部地区在特色农业、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潜力很大,适应地区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也可以得到发展。湖南西部地区以其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对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增强,为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产业转移空间,促进地区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所作的产业指导规划,正是湖南西部地区产业优势所在,如高效农业、生态建设、资源深加工、旅游等。信息来自:中国特产网 

     ()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本地区处在澧水和沅水中上游地带,是洞庭湖和长江中下游地带的生态屏障,加大该地区开发建设,减少当地居民生活对山地资源的依赖性,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生态建设,保护植被,对改善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全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其发展,对全省经济整体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框架内,我省西部地区是东、西结合部。西部地区的发展要对东部开放、对国外开放。湖南西部地区是东、西经贸往来必经之地,也是西部地区及北部地区重要出海通道。加快我省西部地区发展、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单单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族问题。民族地区如果长期落后,势必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因而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解决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湖南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加快该地区的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的需要。

 

    二、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西部地区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仍然相对落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为湖南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加快湖南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与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了明显不同,东部沿海地区靠发展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转移大批富余劳动力,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与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它们是在市场短缺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我们的发展不能重复东部的路子,也不能重复过去我们自己的路子。这就要求我们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机遇意识、竞争意识、环保意识、科技意识和创新意识。我们必须理清思路,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才能使该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的举措”。

     ()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缓解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构筑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

    针对湖南西部地区现有自然经济条件和面临的国内外发展环境,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突出点,夯实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面提升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创造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要条件,下大决心,以大投入,科学规划、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搞好各项建设。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强铁路、机场、电网、通讯、城市基础、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长远大计,对经济增长会产生长期效应。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选择条件适宜、投资边际效益大的优势产业和地区,集中力量加以突破,实行先行一步,率先发展,培养带动湖南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将该地区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这样就可以将基础设施的效益发挥出来,以优势产业的发展来支撑和带动经济增长。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交通、通讯、城市基础、水利、电力等方面。

    1、交通设施建设。铁路方面:遂渝怀线的修建,将使怀化的战略位置更加突出;枝柳线的电气化改造,加大了怀化南段的运输能力;建设怀化一邵阳一衡阳铁路,将进一步拓宽该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出海通道;万县一石门铁路的建设,将更加完善长江以南的铁路网,对加快张家界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修建通道一桂林铁路,将枝柳线与湘桂线连接,势必促进我省旅游业与桂林的区域联合发展。公路方面:上瑞高速、长渝高速的建设,横穿湖南:常张高速,促进张家界旅游开发;还有209国道改造,18011828线省道建设,使我省西部地区逐渐形成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航空方面:芷江机场的恢复,张家界荷花机场的改造,突出了怀化交通枢纽的职能,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通讯设施:在当今知识信息化社会、通讯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提高。在"165"通讯工程、“718"通讯工程基础上,提升和完善电信固定网,加快IP网建设,做好163169网的并网调整,加快智能网建设,组建ISDM重叠网或混合网,并扩大覆盖面。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它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实行综合规划,合理布局,促进城市现代化。

    4、电力建设。加快沅水、澧水流域水电开发,继续搞好两河特别是沅水流域梯阶开发,在抓紧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基础上,力争风滩二期等水电站上马;抓紧怀化火电站上马,调整水火结构;加快电网改造,改善输电条件,优化发、配、送结构,提高电力效益。

    5、水利设施建设。必须以加强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立足长远。

    ()突出湖南西部地区重点区域和优势主导产业的率先发展

    根据《“十五”西部开发总体规划》要求,西部开发要选择现有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域,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实行重点开发。防止一哄而起,不搞“大呼隆”。按照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一个区域的所有地区并不是以同样的速度增长的,往往是某一点或几点增长最快,即所谓的增长极,增长极以“墨渍”方式扩大,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增长。

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战略应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依托轴线、点面结合、各具特色、多元支撑等点轴发展战略,按照地区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总原则,通过点——线——面展开布局,通过产业在点上聚集并沿主次交通轴线向面上扩散,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主导产业串联起来的经济发展布局框架。突出重点,连带开发;培植极点,形成龙头:点面结合、分片展开。以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旅游业、生态建设和现代物流业等支柱产业实行率先发展。

 

    三、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湖南西部地区虽然在地缘上具有一致性,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又存在地域差异,在发展中注重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分工协作,做到一致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以张家界为中心,构建我省西部地区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旅游经济圈。

    突出张家界的旅游城市功能,构建以张家界为中心,与周围景区密切联系的旅游发展格局,使张家界成为带动整个区域旅游发展的龙头,拓展张家界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1、整合旅游资源。依托湖南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紧跟回归自然的国际旅游区势,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生态景观和文化景观为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主打张家界名牌,加快区域内合作,拓展与区外旅游热点的联合,使旅游业成为我省西部地区支柱产业。实施旅游资源综合性开发,对其文化底蕴、生态环境、自然风光、娱乐购物即承载旅游吃、住、行、游、购和娱乐六大要素的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加强配套建设,采取技术+资金+自身资源的开发模式,认真做好近期深度开发,中期适度开发,远期重点开发。

    实行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以达到空间拓展之目的。不仅要实现三市州贤源整合,形成整体优势,还要与区域外的如岳阳、长沙、桂林、三峡、贵州等地开展广泛的区域协作与联合,促进风景旅游区的发展。

    2、提升旅游品位,打好文化经济和生态风光牌,提高旅游业的质量。湖南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以土家族、苗族和侗文化为基础的民族文化是旅游开发的底蕴和灵魂,是旅游景区提高档次,追求品味的有力保证,独特的民俗风情使旅游区增添无穷魅力。山水风光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亮点,适应旅游业市场发展的需要,确立山水生态游为主旋律,打好风光生态牌。

    3、科学规划,精心设计旅游布局。我省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存在差异性,以张家界为中心的山水风光,主要以观光、探险、科普、会议、疗养等为主要内容,重点开发建设武陵园风景区,茅岩河风景区、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以怀化、吉首为中心的民俗风情游,主要是开发风情、历史文化(芷江受降坊、凤凰南长城等)、旅游购物等内容,大力培育猛洞河漂流、栖凤湖平湖游、坐龙溪大峡谷探险观光、德夯民俗风情,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洪芷鹤三角侗文化旅游,万佛山、凤凰山等旅游精品。通过与三峡、桂林等周边省份联通,形成我国中西部黄金旅游带。

    4、加快发展湖南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措施。立足于旅游业是我省西部支柱产业的发展方向,采取国际旅游与国内旅游并举的方针,形成区域旅游大网络。政府加强领导管理和协调,解决旅游行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旅游业优先快速发展。加大政府投入和多渠道筹资工作力度,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旅游环境,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改革旅游经营管理体制,加快旅游产业化步伐。

     ()以湘西自治州为中心,构建我省西部地区的特色生态经济圈

    湖南西部地区处在澧水、沅水上游,是两河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湖南省的“后花园”,它的生态建设不仅关系到本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澧水、沅水下游和洞庭湖区的安危。因而在发展本地区经济时,需要树立生态先导观,全面做好区域生态规划建设。协调资源,环境和人口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正确处理山上与山下、上游和下游的关系,以及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林牧业合理布局问题。

    加快发展我省西部地区的经济,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缩小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差距。湖南西部地区缺乏传统农业的优势,其优势和潜力在于非耕地资源丰富和生物资源丰富等立体农业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经济学理论,以湘西自治州为重点,大力建设和发展特色生态产业,不仅符合世界发展趋势,而且在当前买方市场条件下,也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正确举措,是该区域谋求发展的合理的现实的选择。

    1、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期,注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开展大范围、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实行发展阶段的跨越;从宏观管理上建立低污染、低生态消耗的经济体系,降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实行管理思想的跨越;将工业污染防治与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与城镇综合整治、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统筹考虑,充分体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实行对一般常规渐进发展模式的跨越。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生态建设方案。重点做好小流域规划、生态林基地规划、生态县规划,按照地理条件和自然规律集中成片建设湖南西部生态林基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生物工程技术,污染减控技术,资源综合技术等科技手段,对重大生态保护问题进行超前预防和综合治理。将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针对不同生态区采取相应的生态措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自然保护建设工程;坡耕地改水平地梯土工程:加强生态林建设,发展水涵经济林、风景林、特种经济林、优良牧草和药材,建设观光果园,保护天然林。

    3、构建符合生态理论的特色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当前,农牧业、林业、民族手工业、园艺花卉、药材等是农民收入长的新亮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突出以湘西自治州为中心的这些产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打绿色牌,必然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发展以优质柑、猕猴桃、橙柚生产及加工为主的林果业;以优质烟叶、药材、茶叶、百合、油料和高山反季节蔬菜及加工为主的经济作物和以湘西黄牛、山羊、良种牲猪生产及加工为主的畜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培植农产品工龙头企业;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抓好品牌工程,加强肉制品、禽蛋制品、果汁饮料、植物油、茶制品和湘西土菜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品牌建设,筹划组建绿色食品企业集团。努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走生态工业化的道路,从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开采、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加强其生态链条的建设。现有的医药工业、林产工业、矿产品深加工业,酒业和电力工业。对某些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生产工艺;要坚决予以淘汰;要加大其科技含量,进行技术改造,做到集约化经营,持可持续发展。

    4、构建特色生态经济圈的具体措施;湖南西部地区的亚热带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发展绿色经济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利用山区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反季农业和主体农业,利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食品;发展亚热带水果,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格局;在技术开发、市场开拓、企业生产、农户原料生产等方面制订优惠政策,为绿色经济发展创造政策环境。

    ()以怀化为结点,构建湖南西部地区或湘鄂渝黔桂五省周边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21世纪是物流挂帅的世纪”,物流业正逐渐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是流通业的物质基础,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物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正被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证实。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将物流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和地区表现了很强的抵御危机能力,这充分说明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怀化虽然地处湖南省边远山区,但从全国的经济格局来看,是中部次发达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过渡地带,同时属于华东经济区到成渝经济区、华中经济区到华南经济区的过渡地带。区位特点奠定了怀化作为东部地区经济技术向西南辐射和西南地区物资向东流转的必经之地。怀化依据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构建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格局,逐步奠定了湘鄂渝黔桂五省接边地区商贸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地位,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宜将物流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加强物流中心地位的建设。

    2、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益,它涉及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五大运输方式经营企业,还涉及交通、运输、仓储、包装、通信等设备的制造和经营业;涉及政府税收、海关、检验检疫等管理部门,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怀化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表现在:流通观念已逐步树立,明确了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大市场、大商贸、大流通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市场载体初具规模,各种综合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的建立,为构建现代物流中心打下了基础。区域商圈已基本确立,对西南周边地区已具有相当的吸纳和辐射能力。市场体制框架正逐渐形成,商品流通领域表现活跃。

    3、加强物流设施建设,提升现代物流水平。怀化作为我省西部地区甚至周边省()地区的区域物流中心的地位和作用犹如“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存在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甚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低,现代化程度不高等弱点,在发展中必须向规模化、社会化过渡。全方位的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其资金耗费又是相当巨大的,在目前条件下,必须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根据实际能力逐步发展和完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情报处理等一系列物流的要素。

    4、加强怀化作为物流中心的措施。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大力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物流市场使之规范化;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制订相关的物流产业政策,为物流企业的壮大创造政策环境,大力培训物流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快湖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施优势主导产业率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区域内实行地域分工,构建各具特色的市州经济:即张家界——旅游经济圈;湘西自治州——特色生态经济圈;怀化——现代物流中心,以此来带动和极化整个湖南西部地区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调研简况

调查时间:20027月一9

调查地点: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吉首市、古丈县和罗依溪镇、河西镇

调查组负责人:吴金明(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副主委、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

课题组成员:陆登科(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秘书长)

            刘福全(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宣传处副处长、研究室副主任)

            高德文(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研究室干部)

            李成科(九三学社湖南省委研究室干部)

课题执笔人:高德文

完成时间:2002121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潇湘中路70号
电话:0731-88854324
Copyright ©2018九三学社湖南省委员会 | 湘ICP备15014209号-1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